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网络舆情作为社会心态的“晴雨表”,集中反映着社会的普遍关切和共同的价值尺度。抗疫战争打响至今,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的网络舆情此起彼伏。为此,2020年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网络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的舆情与现实抗疫工作形成“异频共振”的交错态势。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青年学生在网民群体中所占比重较大。网络舆情内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极大地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占领网络舆情新阵地,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新使命。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辟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首先,树立“任他东西南北风、思政育人不放松”的坚定信心。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提升专业素养能力,发挥教育战线上一名抗疫“战士”的应尽职责。要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思政课教师要勇于面对网络中刮起的舆情风暴,做到站位高远、冷静分析、实事求是、正确解读。在网络舆情的喧闹声中,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政治站位。在网络舆情的冲击之下,坚守思政育人、价值引领的教育初心。在网络舆情的干扰之中,强化讲透理论、讲清现实的教学目标。
其次,做好“领会中央新指示、正本清源强基础”的准备工作。谣言止于智者,化解网络抗疫舆情,回应学生关切,消除学生困惑,思政课教师应该大有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抗疫的会议精神,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学思践悟”党中央的抗疫精神和政策,以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策水平。思政课教师积极做好有关抗疫的政策解读、理论宣传和时政点评等工作,以正能量的叙事方式回应网络舆情,同阴谋论、敌对论、地域黑等勇敢斗争。在此基础上将抗疫精神嵌入思政理论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回击网络舆情的冲击,揭露煽动网络负面舆情的真正动机,化解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消除网络社会喧闹,化解网络社会风险,增强抗疫共识。
再次,练就“舆情把握要全面、洞若观火出新意”的过硬本领。网络舆情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既要善于利用正面的网络舆情,更要正视负面的网络舆情。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让挑战变成机遇、化风险为机会的本领,在网络谣言面前要有火眼金睛的洞察力,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网络负面舆情面前要有冷静睿智的坚定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思政课教师在态度上正视抗疫网络舆情,既不能对正面、积极的抗疫网络舆情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一味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开展线上教学;也不能回避负面、消极的网络舆情,对学生高度关注的敏感网络舆情充耳不闻、三缄其口。思政课教师要在对正反两方面网络舆情的分析之中,讲好思政课,照顾到社会关切和学生疑问,通过及时回应负面网络抗疫舆情,化解网络风险,增强学生辨别网络舆情的能力。
最后,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自我提高无止境”的职业目标。哲学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科学性,更在于彻底的说服力。“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不仅是针对广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助推教师成长的新契机。广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网络化授课技能,不断实现从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模式的转变。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全体教师实现了“三尺讲台”向网络“主播”身份的大转变,真正实现了教育网络化的一次“大跃进”。但面对全新的网络线上教学依然困难重重,提升广大教师的网络化授课能力和水平依然任重道远。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挑战困难,在网络化便捷的时代,开好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赢网络空间的抗疫舆论战,将比现实中抗疫工作要容易得多。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而舆情则是这场战争中重要的阵地。稳定的舆论环境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白衣天使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用生命践行着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抗击网络舆情的战火中,化解网络舆情风险,积极引导网络新风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面战争,需要全世界共同协作。战胜疫情是我们的期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许。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