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020年04月17日 0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7日第1909期 作者:潘剑锋

  世界疫情已在全球扩散,多国处于紧急状态。在这场抗疫中,中国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被全世界人民赞誉,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由此可以说明,中国人民至上价值理念是抗击世界疫情的制胜法宝,值得全世界借鉴。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一指挥、统一调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从大年初一以来50多天时间里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安定的生活。3月18日这一天,湖北武汉终于迎来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和现有疑似病例三项清零,中国抗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发挥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有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信念,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一心,迅速行动起来,展现了中国速度。10天时间7500多名建设者投入火神山、雷神山建设,两座医院拔地而起;30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一省包一市”,建立16个省对武汉以外地市的对口支援,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法国前总理、法国政府中国事务特别代表拉法兰说,“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展现出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令我印象深刻,这正是中国制度的优势”。判断一种制度优劣,判断一种制度是否有活力,关键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坚持人民立场,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制度,才能得到人民认同和支持。中国制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人民自身的利益,人民性是制度活力迸发的基础。正因如此,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得以创造,像口罩勒出深深压痕脸庞的医护人员,为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医疗防护物资紧缺,一些地方从工厂直接把物资转送至武汉,配备至医院,许多农民筹集水果蔬菜自驾车送到武汉,无条件地支持疫情防控等,这一个个感人瞬间充满震撼之力。这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更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实现。没有这种价值理念,就没有中国速度,更没有中国奇迹。

  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尊重生命的根基。疫情爆发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不顾人民利益,应对疫情迟缓,检测费用高昂,而且富人优先。如美国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高昂的检测费用让一般民众望而却步。然而即便在宣布将免费进行检测后,很多人发现优先接受检测的还是那些富人。针对媒体指出“在美国有钱有名的人更有可能接受检测”的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则称:“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但在中国,我们始终对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任,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成为党领导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高原则。这体现了一个朴素理念: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人民至上,命运共同体才能顺利构建。尊重生命,保护健康,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截至3月22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散。面对严峻的抗疫形势,中国政府不仅把中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心系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抗疫离不开世界的支持,中国不会忘记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国际社会对中国提供的政治支持和物质捐助。于是疫情在世界蔓延的时候,中国积极投入国际抗疫之中,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其中包括物资、经验、设备、医疗队。面对疫情的全球扩散,西方个别国家落井下石,通过栽赃陷害制造民族情绪,甚至限制、制裁他国,这不利于防止病毒的扩散,更不利于战胜病毒。病毒无国界,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联合全球携手抗疫,才能战胜疫病。中国在全球疫情的关键时刻克服自身巨大困难,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已经做出了一个暖心的团结协作范例。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共同的敌人,我们所有人必须团结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战胜病毒,全世界才能健康安全生活,全球才能共享一个美好家园。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