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治理探索与中国特色治理的形成
2020年01月14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14日第1857期 作者:刘伟兵

  中国特色治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优秀传统治理智慧,借鉴西方有益的治理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治理的历史探索中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治理体系。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治理经验中寻找中国特色治理形成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来源,有利于从逻辑与历史两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治理的前提、本质与方式。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治理的前提

  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要求,也是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怀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治理才能不断朝着共产主义发展,不断实现公平与正义。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进行治理探索,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必经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治理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治理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治理探索的实践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一以贯之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形成的。这一成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继续保持,并不断完善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探索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逻辑与历史、应然与实然的统一,是中国特色治理的首要前提。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治理的本质特征

  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探索都体现了人民性特征,体现的是为了人民治理、依靠人民治理、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中国特色治理逻辑。从民主到集中再到实践的群众路线践行方式,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真正做到为群众治理、依靠群众治理、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治理探索过程中坚持贯彻群众路线,认为群众路线是联系干群关系、克服治理过程中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法宝。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群众路线这一治理方式得到了继承并获得发展。群众路线不仅被定位为工作方式、作风,更是被不断地理论化、观念化、制度化,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治理方式。中国共产党在治理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民利益为导向的治理方式,对人民利益诉求的回应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治理的生动体现。

  体系化建设是中国特色治理的重要方式

  中国特色治理具有计划性、连续性和长远性。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能够在科学分析社会矛盾构成基础上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国家治理与发展。中国特色治理是接力式传承,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下,中国共产党能够按计划、有步骤、长远性地考虑和规划,实现真正的人民性治理。中国特色治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治理态度,明确了科学的治理方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阶段中国基层社会意识形态整合机制创新研究”(15BKS121)阶段性成果)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19年第5期,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