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源泉
2019年07月11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11日第1732期 作者:刘焕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无论进行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问题都至关重要,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契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源泉,对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的道路自信源于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广大仁人志士们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等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方案也不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残酷的现实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摧毁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现代化的新社会,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先进思想理论指导的,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革命政党。“正是适应这种客观的历史需要,同辛亥革命相隔只有1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端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基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在之后的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在历史重任和风险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我们的道路自信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践是最好、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历经实践检验的繁荣之道、成功之路。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走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最后,我们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基因: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法宝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我们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与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治国理政水平。针对新时代全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多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坚持自我革新的党,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自我调整路线和方针政策、自我健全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自我革新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基因。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党总能在失败和挫折中挺过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强大的生机活力。在新时代,我们党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带领人民将改革进行到底。一方面,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严把党员质量关,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好干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紧制度的笼子,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保证了党的肌体健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

  (作者系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