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2021年10月28日 09: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28日第2275期 作者:包大为

  110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是历史性和结构性的,他们力图遵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经验和指导思想,以“三民主义”之理念,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在《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先生感叹“中国积弱,非一日矣”。相比快速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列强,清政府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仅无法有效集中民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更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力量来抵抗外辱。孙中山先生认为,这种发展阶段的“代差”在内表现为清政府“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在外则表现为西方列强“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最终的结果则是“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为了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党人发起了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除了封建专制的陈旧枷锁,为亚洲人民树立了民主共和的典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和国家观念的确立提供了初步的条件。

  由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辛亥革命最终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所以无法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理论上是由于其指导思想的抽象性,立场上是由于其价值取向的阶级性,革命态度上是由于其不彻底性。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主要源自18世纪以来包括启蒙主义在内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苏格兰启蒙主义的国民经济学、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等,这些思想在西方近代化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确曾有效指导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赢得政权、实行法治和实现繁荣,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却并不具备这些历史条件,“拿来主义”的理论武器不仅用不好,而且会产生严重的战略误判。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始终相信只要在形式上实现了共和政体所需的制度和理念,就占据了必胜的抽象之“理”,但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却证实了现实世界的主要矛盾源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军阀混战的结局中,形式主义之民主、抽象平等之法权、难以驾驭之暴力的三重交织,证明辛亥革命所追寻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感叹,民主共和若是“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就必然是“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

  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其爱国主义的属性是可昭日月的。尤其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等善于自我反思的革命党人,率先开始重估各种“拿来主义”的西方教条与方案,并且通过对中国现实的调查和分析,最终得出了愈发趋近于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1912年4月1日,正式解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中深刻反思了西方道路的不彻底性:“法、美皆民主共和,政体已是极美的了,然国中贫富阶级相隔太远,仍不免有许多社会党要想革命。盖未经社会革命一层,人民不能全数安乐,享幸福的只有少数资本家,受苦痛尚有多数工人,自然不能相安无事。”到了1924年,孙中山先生高度赞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苏俄的胜利,认为十月革命不仅“把帝国主义的国家变成新社会主义的国家”,而且发展了让全球列强害怕的“和平新政策”,即“不但是打破俄国的帝国主义,并且是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不但是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并且打破世界的资本主义”。在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此意义上,坚持以社会主义原则探索解放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党人的思想发展,以及国民党的积极改组,无一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和帮助下完成的。正是因为内有中国共产党人肝胆相照的配合,外有苏联国际主义的援助,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革命统一战线才有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军事准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忠于孙中山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辛亥革命先驱们的美好憧憬已经逐渐成为现实。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和成就足以告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们的英灵。

  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是,“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东升西降”的历史大势愈发明显,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科学总结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正反经验,才能为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提供洞见。

  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民对救亡图存的曲折探索证明,如果没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领导力量,人民只能是一盘散沙,在复杂内外形势中一定会迷航,在巨大风险挑战下一定会退缩,革命既无法彻底也难以胜利。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1月25日纪念列宁的演说中指出:“我们从事革命的事业,国民只以为太慢,不以为太快了”,而革命政党的出路就是“团结起来,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但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反动集团阻断了国民党朝着进步方向的改组,遂失去了领导中国革命的合法性,既没有力量解除近代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更没有力量组织人民抵抗外辱。“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已经在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中得到了充分检验,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起点,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是必须坚持和走好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辛亥革命,乃至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地将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前途和发展进步的复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天,统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典范。

  三是必须坚持和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没有打断中国人民的脊梁,反而激发起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寻求解放的伟大斗争。今天,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性质上完全有别于辛亥革命先驱所面临的内外风险挑战。但是不论国际环境百年未之大变局的不确定性,还是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需要依靠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的不懈斗争。1924年,孙中山先生痛心疾首地指出当时中国金融主权旁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普通人都中了外国经济压迫的毒,只信用外国,不信用自己,所以我们印的纸便不能通行。”这种主权沦丧的历史悲剧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将带领中国人民以战略的格局、科学的方法、革命的精神不断冲破一个又一个新的难关。

  四是必须坚持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近代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一切奋斗、一切抗争和一切牺牲都体现了心聚在一起、血流到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辛亥革命先驱所要实现却未及实现的民族解放,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体中华儿女“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不难发现,坚定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民族意识始终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理念的价值基准。1904年,孙中山先生就指出了封建政权的闭关锁国、排外心态与压制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即“以免中国人因与外国人接触而受其启迪并唤醒自己的民族意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自豪地指出,“中华民族,世界之至大者也,亦世界之至优者也”,中华民族之所以在近代陷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危机,是因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今天,中华民族已经走近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央,更强的综合国力、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的国际责任要求全体中华儿女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心紧紧团结、联合在一起,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是必须坚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10年前,和平与发展对中国人民而言是非常奢侈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遭遇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侵略和压迫,但是中国人民从未放弃以中国之解放推动世界之解放的理想。孙中山先生在1904年指出:“中国人的本性就是一个勤劳的、和平的、守法的民族,而绝不是好侵略的种族。”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华民族走在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的最前沿,团结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同,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我们必须赓续辛亥革命以来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和共同理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