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展陈的科技与人文
2021年04月20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20日第2150期 作者:吴鸿雅

  中国茶道展陈是指中国茶道在各种博览会中的产品及其在时空中感官印象诸方面的展示设计,涉及策划、材料、照明、建筑、平面、交互、美学、新媒体、品牌形象、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中国茶道的展陈空间,既包含形式要素也包含内容要素,既包括茶叶等要素,也涵盖茶桌、茶器等诸要件,以及外包装和各种渲染背景等。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中国茶道展陈的元素已涉及多种技术材料。比如,中国茶道的茶壶,不仅有传承千年的传统银壶、紫砂茶壶、陶瓷茶壶,而且有硼砂玻璃等各种花式茶壶问世,还有多种新颖的另类奇观茶壶陆续现世。

  中国茶道展陈的视觉空间,是典型的器物空间,更是图像空间。一入茶室,茶室的各种摆设、茶书画内容、茶花样式是最直观的实存。茶的种类是决定实存意境的第一位要因,品种决定了茶器物样式的选择,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材料学、设计学等领域的发展,则使茶器物样式的多元化成为可能。传统茶类宜用传统茶空间来演绎,古船木材质的茶桌椅,是中国茶道铺陈的经典底色。乌龙茶、普洱茶较为合宜的茶器则是紫砂壶。武夷岩茶的岩韵、铁观音的音韵、普洱茶的底蕴,都需相对传统的茶器来匹配,才能更好地诠释其茶及其茶道。拼配茶类则较为关注空间及其茶类的多变。一般说来,造型花茶是将茶叶和干花进行搭配造型,而后捆绑而成的花茶,宜用直径8厘米、高度11厘米的玻璃茶器,便于观茶赏色。

  茶席,则变化多端。可根据茶道主题、节令文化、茶器款式等诸多要素综合做选择。茶席色调方面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采用和茶器同一个主题基调,即和茶器略深或略浅点的茶席作为呼应。如此同色系选择的原因在于,有助于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而颜色的深浅错落,可更好地衬出茶器的色泽。这种比较内敛温和的配置,有助于营造平和典雅的氛围。另一种则是选择对比色,采用和茶器完全不同的基调,凸显茶器的色调或样式。这种搭配较有冲击力,有助于打造清新跳跃的气场。两种配搭,各有千秋,但就整个茶席来看,总色调一般不宜超过三种。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保护最完整的中国茶道,其伟大之处在于其早已凝结成为经典图像,图像既属于其创造者,也属于其消费者,更属于其传播者。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各类信息化手段对中国茶道的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此外,中国茶道展陈的横向空间,既要重视普遍性,也要关注特殊性。我们在总结中国茶道展陈空间呈现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要观照到中国茶道展陈空间出现的个体差异。

  除了视觉空间,听觉空间也是中国茶道展陈的关注对象,而科技助力使展陈空间听觉空间的多元分层及各种个性化成为可能。中国茶道展陈的听觉空间由中国传统音乐打造而成,多以古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但也有地域特殊性。在闽南一带,尤其是福建省泉州市,中国茶道与中国南音交相辉映,且相映成趣。南音弦友个个是品茶高手,听一曲南音,赏一泡观音,乃植根当地的传统民俗。一进南音馆,茶叶芳香四溢;一入茶馆,南音不绝于耳。是南音引发了茶思,还是茶香牵引出乐思?二者交织一起,柔曼到三更有梦,乐当被,茶当枕。

  除了视觉与听觉空间的铺陈,中国茶道展陈,也关注求真,意在追溯到原初,追寻其客观实在与形式实在。在中国茶道展陈中,客观陈述中国茶道的真意,解读茶叶承载的思想意味,展现诸思想间的本真妙悟,尤为重要。比如,夏日,中国茶道流行的一道“荷之语”——如何在展陈中呈现荷花、荷叶与茶叶的遇见?如何呈现其种种附会,甚至铺陈出诸要素之间的意义叠加?这既是挑战,也是妙悟。

  不同的组合场景,既有围合相间、曳动生姿的线性流动,也有几何数形的高低错落、聚散有致的空间特征。比如,荷花、茶器作为一种客观实在,是中国茶道展陈中所关涉的外部实在,在与茶道理念的互会中,铺陈了理解荷花茶这份实在所运用的思想样式,以及作为中国茶道观念的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荷花茶场景展现了不同的语境,既书写了中国茶道的风情万种,也表现了中国茶道的兼容并蓄,并陈述了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

  近年来,厦门茶博会和武夷山两岸茶博会年年举行,期期都有备受瞩目的中国传统茶道精美的展陈空间。科技元素的运用,则为其添彩不少。比如,2019年11月在武夷山两岸茶博会的一个作品,以武夷山竹筏作为茶道的展陈空间,巧妙使用灯光等多种科技元素,使竹筏作为武夷山形象使者的同时,也成为了该展馆的茶桌,茶友们围着竹排,品茗赏器,乐在其中。

  中国茶道展陈的臻美,需要精美的物质空间,更需要精巧的思维理念。巧思巧想,创意无限,引发了臻美的可能,而科技的助力,则将可能化为了现实。中国茶道展陈的臻美,乃为了达圣,这是中国茶道展陈至高无上的向往。从时间向度看,中国茶人代代精英辈出,陆羽、卢仝、皎然、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赵佶、陆游、耶律楚材、虞集、高濂、袁宏道、张岱、李渔、郑燮、爱新觉罗·弘历、曹雪芹、袁枚、鲁迅、郭沫若、吴觉农、老舍、赵朴初……陆羽以《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卢仝《茶歌》自宋以来,成为人们吟茶之经典。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与卢仝《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白居易酷爱茶叶,对茶、水、具的选择配置和火候定汤很是讲究,曾辟园种过茶,自称“别茶人”。陆龟蒙著有《品第书》,本可成《茶经》续本,然,早已失传。皮日休著有《茶中杂咏》十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中国茶道展陈,运用茶道前辈的宏大叙事,有助于彰显主题创意,尤其是地域茶道文化,以当地茶道伟人光辉事迹作为开场,容易引发共鸣,产生观者求圣达圣之心。而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更为强烈的沉浸感,从而带来更加深刻的共鸣。

  茶山高耸入云,茶路险峻异常,茶树幽深高峻,茶人生涯充满艰辛,展陈达圣之路,诚乃非凡之路。茶叙古今,禅和天下。中国茶道展陈因立足推动世界茶叶文明历史的探索而立意高远,因致力探索茶道所蕴含的求圣达圣之心而博大精深,同时也因运用科技手段而活灵活现并广为传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茶道科技文化研究”(17BZX04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