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动力学:以整体论看待复杂性问题
2021年04月13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13日第2145期 作者:付强

  系统科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人类思维方式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极大变革。作为一种重要的系统理论,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为人类探索世界复杂性问题和非线性因果反馈关系问题,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观念和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系统动力学的多元化发展,对系统动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还原论思想存在局限性

  现实世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哲学家的一个理论难题。面对复杂性问题,在历史上也产生了一些哲学的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早期哲学家一般认为,现实世界是简单的,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辩护中。他们普遍认为“万物归于简单”,这种简单性思维方式为还原论奠定了根深蒂固的思想基础。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看,他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部分地体现出现代科学思维的逻辑性与合理性。爱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可以称为早期古希腊哲学形式。他们渐渐脱离神话的束缚,开始用哲学眼光审视世界的构成。可以说,先哲们主张以一种简单性思维方式来探究整个复杂的世界,并试图将世界还原为一种或某几种实体或抽象物。他们秉持世界是简单、线性、平衡有序、确定性、可还原的信念,并认为人类获取知识也是遵循这样的基本理念。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以牛顿力学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代表,这种以“世界是简单且可还原的”为核心的还原论思想取得了极大成功,成为当时的主流思维方式。还原论认为,各种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被分解为相互作用的基本个体加以认识。然而,不少科学家深刻意识到还原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世界复杂性研究中心之一的美国圣菲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物理学化学家考温(George A. Cowan)认为,虽然通往诺贝尔奖的辉煌殿堂通常是由还原论的思维取道的,但真实的世界却要求我们用更加整体的眼光去看问题。这正是人们对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强烈呼唤。

  复杂性思维方式的兴起

  简单性和复杂性虽然看似是事物的两个极端,但却是看待世界的两种十分重要且不可完全割裂开来的思维方式。

  20世纪20年代以来,系统理论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引起了思维方式的极大变革。系统的复杂性使学者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现实世界不仅具有简单性,而且还是复杂的。面对管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问题,在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领域产生了系统分析、系统工程、运筹学、系统动力学等一大批理论和方法。以这些系统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一种应用系统思想的研究进路。其中,由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Jay Wright Forrester)于1956年创立的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一经提出便获得广泛认可,并迅速成为复杂系统整体论思维方式的重要代表之一。

  然而,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去理解和解释世界,都回避不了哲学家们一直追问的问题:世界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对世界的理解应持还原论立场还是整体论立场?因果关系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也成为哲学家、系统科学家、系统动力学研究者持续探讨的热点问题。

  系统动力学的当代价值

  最初,系统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管理领域,因此被称为“工业动力学”。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名逐渐被“系统动力学”代替。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是系统动力学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可与推广的重要里程碑。麻省理工学院的圣吉(Peter M. Senge)对系统动力学进行了创造性的简化,提出通过系统思想构建“学习型组织”。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使系统动力学声名大噪,甚至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目前,系统动力学已成为管理者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法。

  早期的系统理论为系统动力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是系统动力学中核心概念的主要来源。系统科学诞生于20世纪初,并在20—60年代迅速发展,主要代表理论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动力学正是在上述学科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开放系统、反馈、控制、信息等成为系统动力学的核心概念。

  20世纪60—70年代,关于系统演化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耗散结构、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致力于解释系统自组织产生的条件与机制,并探讨如何使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以及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自组织理论的兴起,促使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转变。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人员开始更加关注一些较复杂的,具有多变量、高阶次、多回路和强非线性的,以及自组织耗散结构的反馈系统。80年代以来,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再次拓展了系统科学的研究领域。复杂性研究中关于突现、适应性等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动力学的继续发展和应用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动力学开始广泛涉及诸如社会生态系统等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很多学者逐渐意识到复杂社会系统管理的严峻性,并将系统方法论的交叉研究提上了日程。面对系统结构复杂化、问题情境多元化、各方利益差异化的挑战,管理者需要具备能够在复杂多样的管理实践中掌握各种系统方法论(包括模型、技巧等)的能力。对系统方法论中的整体论思想进行深入探索,已成为国际系统科学学界的主要研究进路之一。然而,系统动力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近年来,出现了基于主体建模以及通过软系统思想进行干预和完善系统动力学的进路。

  系统动力学在系统管理中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其克服了运筹学、系统分析、系统工程等硬系统思想的缺点(这些进路所蕴含的系统思想似乎无力解决无良好结构的问题)。从应用系统思想的研究进路考察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及其完善路径,对于管理者从整体上把握组织的行为方向,以及发掘社会系统管理的潜在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系统动力学在国际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学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一些国家甚至已成为系统思想研究的一个主流领域。

  近年来,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可持续性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结构和主体适应性等为特点的适应性治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为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了一种跨学科进路。系统动力学因具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优势,将对适应性治理以及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