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伦理教育
2021年01月26日 09: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26日第2098期 作者:梁宇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智能时代。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网络普及率达到64.5%。在智能时代,信息活动愈加频繁,智能信息技术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信息伦理风险的加剧,违背信息伦理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青年人是网络信息活动的主力军,与网络关系更为密切。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窃密等信息伦理失序问题,时常在青年群体中出现。青年群体的信息伦理失范行为,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基于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甚是必要。

  明确信息伦理教育目标

  信息伦理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教育目标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导致当前教育实践中缺乏相对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相关部门应对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在对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目标的设计中,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明确。

  第一,信息伦理理论教育目标。应使学生掌握信息伦理的兴起、基本概念、特征、基本框架和信息法律等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信息伦理的总体认知与判断。

  第二,信息伦理实践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伦理道德是非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伦理失范现象,养成遵守伦理道德的良好习惯。

  第三,信息伦理情感教育目标。塑造和强化学生对信息伦理的认同,使信息伦理能够内化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之中。同时,教育界、信息界和图书馆界等部门需要共同配合,早日制定出“高等院校信息伦理教育标准”等,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为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建立多方参与的信息伦理教育新模式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伦理教育,主要是学生在高等院校接受灌输式的信息伦理教育,这种信息伦理教育在方法手段上相对单一和简单。此外,信息伦理教育任务完全被学校承担,此种教育模式既违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潮流不符。为此,应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信息伦理教育模式。

  第一,就学校而言,可以将信息伦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教学课程,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信息伦理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既涉及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学等技术科学,又与伦理学、哲学等人文学科关联密切。因此,学校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完善信息伦理学的教育体系。此外,信息伦理学教育不仅是课上的理论学习,还要通过课下的信息伦理讲座、信息伦理知识竞赛、信息伦理线上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的普及与宣传,改变单一而机械的教育模式。

  第二,就社会而言,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和健全网络信息立法和规范。法律是伦理道德的最后防线,没有法律的保障,信息伦理教育往往难以奏效。2016年11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网络信息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从法律层面应对大数据伦理、算法伦理、机器人伦理等新的伦理挑战,则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法律,提高法律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宣传社会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信息伦理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会无意识或自觉地将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准则带到网络虚拟空间,和谐、有爱、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可以使人们在网络空间中也成为文明人。三是社会民间组织提供信息伦理教育的相关服务。比如,相关社会民间组织可以招募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志愿者,对有网瘾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戒瘾治疗等。

  第三,就家庭伦理教育而言,家庭对人的信息伦理意识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发现伦理失序问题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同时,有关部门可联合学校组织一些信息伦理教育的讲座、论坛等,提高家长、学生的信息伦理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有信息伦理道德感的家庭氛围。

  强化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力度

  当前,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力度不到位、范围不广泛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高等教育阶段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力度。

  第一,强化信息伦理教育投入中的物资力度。当前,我国高校信息伦理教育大多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传授人文学科知识,而信息伦理学是技术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有关部门和高校应投入更多资源加强对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建立信息伦理学独立的教学体系,为信息伦理学教育提供保障。

  第二,强化信息伦理教育投入的师资力度。高等教育阶段的信息伦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高低对教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还未有教授信息伦理学的专职教师,多是伦理学或公共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承担此任务。因此,在独立建立信息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基础上,要加大信息伦理学课程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信息伦理教育提供师资保障。比如,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伦理专业素养、成立信息伦理科研小组、加强学术交流,确保教师能够用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信息伦理教育。

  第三,强化信息伦理教育投入中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作为信息和知识服务部门,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和文献资源,对学生实行信息伦理教育。为此,图书馆要丰富和充实馆藏资源,满足学生的信息资源需求,为学生的信息活动提供更多专业的指导。此外,图书馆还可通过信息检索服务项目,在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中增加信息伦理道德方面内容,以丰富完善信息检索课程内容,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信息伦理意识。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