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共建工程伦理教育
2019年07月23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23日总第1740期 作者:邬晓燕

  工程活动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的交叉融合,航天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等工程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带来极其复杂的社会伦理后果,凸显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和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工程伦理学家戴维斯(Michael Davis)提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四个目标:提高学生对相关职业标准问题的敏感度、增长学生关于工程伦理问题的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的伦理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当代工程伦理教育应突破知识灌输和职业伦理的传统范式,注重知识、价值、能力的多维共建。

  有必要进行工程伦理教育

  现代工程活动不仅深刻改造了自然世界,更是在持续创造和拓展人工世界、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极其复杂的社会伦理后果。例如,核电站建设不仅涉及选址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能源安全等环境问题,还涉及当地居民的移民安置和生态补偿等社会问题;化工厂建设不仅涉及选址合理性、安全施工等技术层面的考量,还涉及化工材料安全标准的伦理相对主义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双重标准的问题,一如印度博帕尔化工厂爆炸揭示出来的沉痛教训;建筑工程不仅要关注材料选择和技术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和可行性,还要关心其生态环境后果和经济社会影响;基因生物工程不仅牵涉基因生物科学当前现实应用的技术可能性和安全性问题,更牵涉其对人类基因序列和物种繁衍的不可预测、不可逆的长远影响,牵涉人类社会的伦理可接受性问题;等等。

  现代工程活动及其社会伦理后果的复杂性高度凸显工程师的社会责任。20世纪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如火如荼,现代科学技术不受限制的推进和“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携手将人类社会带进世界风险社会。正如风险社会理论家贝克(Ulrich Beck)所言,“工业社会通过风险的成倍增长和对风险的经济开发系统地产生了它自己的危境和对它自身的质问”。工程技术和工程活动,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复杂,集中体现了现代科技发展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矛盾,凸显出工程师这一职业群体面对企业、政府、公众和工程师共同体等不同群体的责任及不同责任之间的冲突问题。对雇主忠诚是传统时代工程师职业伦理的第一律令,然而现代工程活动及其社会伦理后果的复杂性要求工程师在履行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职业伦理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应将公众利益放置于优先地位。对自然负责、对公众负责乃至对人类负责,成为工程师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增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改变其追求技术效益最大化的传统工程观和忠诚于雇主的工程职业伦理观,这要求工程伦理教育的积极跟进。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生产安全事故和化工厂爆炸事故,事故追责审查往往更多关注安全标准、管理制度等硬性因素,而忽略了职业伦理规范、社会责任意识等软性因素。美国电气和电子、土木、化学、机械等工程师协会伦理守则一致强调“应当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关注技术的应用和潜在后果。由于工程设计要求考虑更广泛的社会语境和社会责任,国际工程伦理研究的焦点也呈现出从工程师个体的微观道德行为规范到工程实践活动的宏观责任伦理的转向,要求工程伦理教育相应地从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扩展到工程师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多维度着力工程伦理教育

  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21世纪的工程伦理教育导向是培育多学科视角和高责任感的现代工程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工程专业能力,又要具备精深的社会能力。工程伦理教育应重视知识、价值和能力的多维共建。

  工程伦理教育应加强工程实践的伦理知识教导。首先,工程伦理教育应明确指出工程实践之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工程实践的突飞猛进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广度与深度空前拓展,工程环境已成为自然环境外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空间。工程与自然、经济、社会及不同工程之间具有复杂交叠的关系。因此,需要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与合作,也需要确立整体主义的工程观和工程伦理观。其次,工程伦理教育应帮助学生熟悉目前关于工程实践的伦理指导纲领和基本规范,掌握关键的伦理概念和原则,学会识别工程实践相关的伦理问题,掌握工程评价恰当的伦理标准。

  工程伦理教育应深化工程师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价值培育。工程科技确证和拓展了人的本质力量,也对人们特别是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目标和社会责任要求。工程师的职业责任不仅在于关注工程设计安全、工程发展后果、避免工程灾难等消极责任,更要将伦理审视和道德建构贯穿于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的完整过程,追求工程活动对人类福祉和善的积极责任。一方面,工程伦理教育应阐明工程性质与规范、工程安全与风险、工程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工程活动的责任与权利,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工程师伦理素养。一如美国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arl Mitcham)所言,工程设计研究应考虑更多关于善的因素并对善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工程伦理教育应引导工程师展开对工程师职业的价值反思,探讨工程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关系以及工程师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在工程实践中通过自身负责任的行为,勇于承担工程伦理决策责任,提升工程的道德性,培育积极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负责任、有情感的工程师。

  工程伦理教育应不断提升工程从业者的伦理决策能力。由于工程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状况、民众利益和社会福祉,因此如何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设计合理性、合理规避工程风险、预测前瞻工程后果、妥当解决工程实践利益冲突,十分考验工程师和工程从业人员的伦理决策能力。知识教导和价值培育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则只能是原则性的规范。工程过程可以划分为计划决策、操作实施和完工应用三个阶段,工程伦理教育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和过程当中,只有在应对和解决现实的工程专业难题和伦理道德冲突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切实的工程师社会能力。工程伦理教育应通过改革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分析工程伦理案例、增加工程实践教学、参与社区或城市的工程建设等教学和实践形式,让工程从业者模拟和直面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道德挑战和多元利益冲突,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怎样去做工程实践相关的伦理决策。

  工程伦理教育应帮助工程从业者将工程伦理的“确保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这一首要目标贯彻到工程活动当中,预防不道德的行为,避免有争议的行为,激励向善的行为。要增强伦理判断力和意志力,提高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有能力组织和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展开对话协商,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责任,促进共识形成。唯有在工程伦理教育中重视知识教育、价值培育和能力提升的三维共建,才能真正培养出兼具工程专业和综合社会伦理能力的现代领军工程师,推动工程师共同体成为指导、激励、组织、创造性管理工程活动和工程实践的道德领导者。

  (本文系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3472052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