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四个维度
2021年05月31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31日第2176期 作者:李怀杰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质量效果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指出,要“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面对新时代国家对高质量教育与创新人才的渴求,迫切需要遵从教育规律,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如何深刻理解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四个维度,牢牢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问题。

  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活动达到目标和要求的价值判断过程。《总体方案》是新时代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唯分数”倾向严重、导向不合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制约了教育创新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努力从四个维度,即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积极探索和改进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育人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管理评价机制。这对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进结果评价,推进教育评价科学化和全面化。结果评价是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习结果等的效果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的最终结果评判。以往教育评价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标准,偏重课程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人的情感、应用能力、社交沟通等多方面的发展。当前基于考试成绩的“唯分数论”,不仅是教育管理工具主义的外在表现,而且也是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的重要根源。单纯结果评价造成“只见分数不见人”,是造成“五唯”痼疾的重要原因。人是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育的工具。人的发展是个性化、多维度的,不是单向度的。教育的使命是激励和发展人的潜能,促进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信念等多方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梦想和发展道路,从而有人生的成就感、获得感和价值感。为此,改进结果评价,推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全面性,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超越“唯分数论”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多元智能、个性丰盈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超越“唯论文”考核教师,创新多元化教师发展路径;要创新管理服务评价体系,多用几把“尺子”评估教师和学生,而不是仅用“一把尺子”。

  强化过程评价,推进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数据化和可量化。与静态的结构性评价过程不同,过程评价是一种对教育行为的动态性、数据性和全面性的过程评价,体现对评价对象(学校、学生、教师、教育活动、教育政策等)的可量化、全周期、多角度、反馈性的评价思维,有利于克服偏重结果的“五唯”顽疾,树立科学有效评价体系,科学分析教育过程存在的偏差与问题。强化过程性科学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有机统一,注重人(教师、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评价。如学生学习过程性分析、教师科研成长性画像、管理服务阶段性效果等,通过过程性分析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教育过程管理流程和评价反馈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模式的科学化和可量化。为此,强化过程评价,既要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管理服务过程的数据收集和应用,又要强化教育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从而为教育过程的制度制定和成效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探索增值评价,激励教育评价对象获得感和成就感。增值评价肇始于教育效能理论,其采用增值评价方法。增值评价是一种面向教育主体的发展性评价,既关注教育过程的知识内容、学习结果的评价,又关注德育、美育、体育、情感、思维、创新等核心素养的成长性评价,体现学生、教师和管理服务的进步幅度、发展量化和付出努力,有利于教育主体体验和感受自我进步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与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的“唯分数论”相比较,增值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或教师一定阶段性的“成绩增长幅度”,体现知识系统增长和能力发展,又体现出思维、学习力、情感、意志、社交等多元智能“个性全面成长维度”。为此,探索增值评价,一是要注重运用量化方法精准分析学生、教师、班级、学校等主体影响变量和成长发展,为真实、科学教育评价提供实证依据;二是要注重教育起点和过程,以此为基础开展公平性、成长性评价。

  健全综合评价,推进教育评价系统化和多元化。综合评价是基于比较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运用多个指标进行教育行为的整体评价,是一种对教育评价对象全面性、系统性的客观评价。“单一评价”侧重于一个维度,是“五唯”评价的实质,而综合性评价侧重于教育评价对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破除“五唯”的重要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例,从发展维度来看,综合评价克服“唯分数”论的狭窄评价,使以分数作为标准的评价转向以道德、文化、人格等核心素养作为标准的多维度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从评价主体来看,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教育评价,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等评价主体尚未参与学生发展评价,容易出现评价片面性。为此,构建综合评价,积极拓展和实施日常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同行评价、质性评价和长周期评价等,既需要对教育评价对象进行全面性和系统性把握,又需要多元参与,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把多方面需求转化为综合性客观评价标准,从而促进评价主体的健康发展。

  总之,新时代教育评价是教育目的与方法的有机统一,不仅是教育质量科学监测和评估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价值问题、使命问题。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评价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升中国教育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大数据综合评价研究”(20VSZ04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