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育:推进互联网+创赛内涵式发展
2020年11月16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6日总第2048期 作者:赵荣生

  教育部牵头举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互联网+创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前五届赛事累计有4000余所高校、228万个项目、超过947万学生参加。现阶段是该活动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第六届互联网+创赛评审规则,其中,“引领教育”是今年新增的评审要点。教育是互联网+创赛的本色,也是高校赛事组织者、参赛者实践中必须坚守的初心。

  助推教育改革和双创教育发展

  互联网+创赛不仅是高校竞赛标杆,还被教育部定位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新是创业之魂。互联网+创赛是双创教育改革的“领头雁”,其地位和意义非同小可。互联网+创赛是百国千校双创盛会。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为重要支撑,互联网+创赛实现了国内外高校、地域、学生类型全覆盖。如第五届互联网+创赛,除中国大陆外,还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53所高校的大学生参赛,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高校双创盛会。互联网+创赛被业界誉为全球最大路演平台。赛程时间跨度较长,参赛团队较多,并能在同期开展双创成果展览、校企合作论坛、投融资对接会等。

  互联网+创赛是高教改革的助推器。优秀项目大多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耦合。创业项目要审时度势,要有广阔前景,要抢占时代风口,因此,应用现代技术或工具的项目受到大家的青睐。互联网+创赛快速推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机器人等在高校各学科中的渗透和应用,有助于高教内容体系迭代。

  互联网+创赛是双创教育的点火器。不同于一些发达国家自下而上的创业教育,我国双创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国家统筹推进模式。这一模式在起步阶段速度快、效率高,但由于没有构建完备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可能会出现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需要不断为纵深发展提供动能。现阶段各省市和高校将创赛成绩列为考核指标,吸引了国内高校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大学生的高度关注,起到了推动高校重视双创教育的效果。

  互联网+创赛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加速器。互联网+创赛兼具人才培养、项目选拔两种功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难以彰显成效。就项目孵化、加速及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而言,互联网+创赛的作用发挥得较好。例如,第一届超过80%创意组金奖项目孵化为正规化运行的企业,50%实践组金奖项目获得融资。

  构建双创教育完整生态系统

  立德树人是第一要务。立德树人,诚信为本。2015年以来,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高校涌现,诸多创业大赛因区分度不高、互补性不强,让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互联网+创赛是高校双创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时须看到繁荣下隐藏的忧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组织者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赛事中必须“零容忍”不诚信行为。目前互联网+创赛仅对营收或投融资1000万元及以上要求提供佐证。为培养未来优秀企业家,互联网+创赛应针对所有项目的财务描述设立监督机制,提倡适度资本创业,谨防浮夸之风。立德树人,经世致用为能。互联网+创赛是解决高校科研成果同国家要求、人民需求、市场需要“两张皮”的“关键一招”。用好关键招,须盯关键事。例如,互联网+创赛的“10分钟项目陈述加5分钟项目答辩”赛制有待商榷,短短一刻钟对项目产品服务、核心团队、商业模式、竞对比较、财务融资、风险控制等进行了解并确定,是一项很大的挑战。要采取有效方式开展尽职调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到真实的“产学研用”结合,力避事实上没有转化价值的科研成果被包装成创业项目参赛,切忌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在参赛高校中蔓延、在学生中传播。

  完善双创教育生态是根本。双创教育要从关注小部分人的创业活动,转向培养大多数人的双创思维和技能。没有完美无缺的比赛,只有不断完善的教育。枝繁叶茂,源于根本。互联网+创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互联网+创赛是起牵引作用的“火车头”,专创融合、产教融合是有装载功能的“火车身”,共同搭建起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骨架”。国内高校双创教育起步晚,目前还局限于高校内部,甚至停留在单门或少数几门课程阶段,还没有形成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协同以及科研、课程、实践等相互贯通的完整生态系统。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激励下,互联网+创赛改变了一些高校决策者对双创教育的观望态度。下一步着重要加强的是,顶层设计要明确双创教育定位,研制双创教育国家标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强化校地、校企合作,真正将知识技术创新与商业化融入完整链条,逐步使双创教育从政府驱动转变为高校师生自觉行动。

  拥抱不确定性是使命。当代大学生身处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经济形势的跌宕起伏,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等又加剧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境的不确定性。如果将大学生群体分成创业者、就业机会较多者、就业选择性较少者三类,互联网+创赛要从现阶段抓“头部”(即创业者),拓展为“抓两头,促中间”。对于创业者,创业路上时时处处有变数,互联网+创赛须提升大学生创业者风险控制能力。成功固然可喜,失败更加需要总结,使后来者引以为戒。互联网+创赛就此为创业者和创业团队赋能。对于就业选择性较少者,创业是其应对不确定未来的一个可靠职业发展方向。当前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不断上升、残疾大学生创业率高于普通大学生的现象是对这一观点的诠释,互联网+创赛需要关注到这一现象并进行合理引导。从首届仅分成创意、实践两个组别,到第六届发展为创意、初创、成长、师生共创、红旅公益、红旅商业等九个组别,可以看出,互联网+创赛正在逐步由根据创业进程单一式分类,转向根据创业进程、内容、团队的不同进行复合式分类。此后,还可进一步细化分类,特别是要加大对就业选择性较少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就业机会较多者,要倡导其将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青年创业精英,互联网+创赛要做价值放大器,引导科技向善,强调双创过程中容易碰触的数字鸿沟、数据安全、情感依赖、伦理道德等,这是互联网+创赛不失本色、打造亮色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XJK16BJCY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