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专业认证的外语课程体系构想
2020年08月04日 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4日第1981期 作者:赵洁

  目前我国高校正在以专业认证为突破口,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按照外语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及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首先根据学校的专业定位、用人单位的需求,明确学生在毕业时和毕业5年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即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然后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无法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作出贡献的课程,就应该被取消或整改。由此可见,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培养目标的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通过课程设置来落实。

  多年来,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始终坚持“强技能、厚基础、通文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专业认证过程中,重新审视专业本科教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人文学科基础,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厚的俄语专业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适应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国际化俄语人才”。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使学生具有俄语基础知识、俄语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结合专业实践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与思辨能力以及跨文化能力,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从而优化课程体系。

  第一,加强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群建设。俄语专业除了设置贯穿俄语教学全过程的俄语实践课、第二外语、通识必修和选修课之外,还应设置专业课程群,包括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写作课,俄语翻译课程、俄罗斯文学、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在专业知识类课程中,不仅有“俄语知识课程”(如俄语语法、语言学导论、文学导论等)和“文学课程”(如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选读),还有介绍俄罗斯国情、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等的文化课程。此外,加强中国文化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开设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与学科素养、研究能力培养有关的课程。

  课程群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共同构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课程体系,能够在拓展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凸显专业特色。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提高俄语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根据OBE理念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人文素养、学科素养、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教学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按照专业认证理念,俄语专业重新制定了40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提供了规范性文件。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以满足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出发点,以实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为基本原则制定,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求突出以学生为本,明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落实到毕业要求的分解指标点,支撑毕业要求。

  教学大纲制定经课程组研讨、课程负责人制定、教研室和学院审查等环节,确保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教学大纲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周历,设计课程教案,合理选用教材,设计考核与评价方式方法。教学大纲的落实情况受到校院两级督学、督导员的检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对课堂教学进程、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效果等进行监控,督促教师认真执行教学大纲,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突破学生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培养的难点。从目前俄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水平看,很多在校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实践中存在工作能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擅长进行透彻有力的分析说理,缺乏自觉主动的创新意识。原因在于,课程教学围绕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进行,学生仅通过理解、记忆、练习的方式来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离不开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同时更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首先,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认识,转变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认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研究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鼓励教师采用翻转课堂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要在课下通过查阅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初步掌握,课堂上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来弄懂疑难问题。教师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梳理难点,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从而提高其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讨论问题;学生则可以通过互相提问、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来探索新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第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程评价也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由重知识记忆水平转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评价。逐步改变仅以课程考试为单一手段、以卷面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应善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勇于创新、体会创造的成功。为此,学生应努力探索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内容,同时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因此,课程评价应采取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方式,并将多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以体现。同时,还应注重过程性考核,收集掌握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和交流。这有利于对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时监督,最终促使学生的外语知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以外语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发生了深刻改变。专业认证理念正在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建设中,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际交往合作的日益密切,企事业单位对俄语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体系改革还将持续深入展开。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认证视角下的俄语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价研究”(SJGY20190523)、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业认证视角下的俄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9B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