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专业认证理念重构人才培养目标
2020年08月04日 09: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4日第1981期 作者:孙超

  在专业认证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八个维度中,培养目标是总纲,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具有统领性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人才质量评估的依据,合理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高校本科俄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定位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设计时没有考量需求视角,对“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效果”缺乏系统思考和逐条举证,致使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低。专业认证则强调“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即从人才发展需求出发设计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分解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建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配置各方资源,从而形成课程对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链条,以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

  第一,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全人”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均明确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内涵式发展。

  第二,专业标准是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总体要求,即“俄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俄罗斯语言、文学和国情文化知识,具备俄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工作、语言服务以及俄语教育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多元化俄语人才”。

  第三,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办学积淀、生源特点及人才培养现状构成了制定培养目标的内部基础。对俄办学一直是黑龙江大学的特色和优势。2018年,黑龙江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强校”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对俄办学影响力持续彰显、外语学科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学科,作为第一步走的主体目标。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培养“国际化卓越俄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基于其近8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

  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近3年的生源地主要分布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60%—70%来源于北方地区。过去3年的生源质量分析显示,外省生源的数量与质量均有明显提升,生源结构相对稳定。因此,我们将服务面向设计为“立足龙江,面向全国”。

  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益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与能力、认真负责的精神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7个单项的评分均高达90%以上。这说明毕业生各项能力均远高于一般标准,对毕业生总体满意程度较高。因此,本专业人才毕业生入职5年后,将预期成为“在外语教育、对外交流、语言服务等各类涉外行业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第四,国内外外语教育发展趋势及利益相关群体的现实需求,是制定培养目标的外部条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本质变化。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对俄合作的桥头堡,哈尔滨市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均对俄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规定。《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高等院校应“适应对俄经贸合作发展需求,加快培养商贸和专业技术俄语人才……培养高层次对俄人才”。可见,培养高水平俄语专业人才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诉求。

  我们在制定2019版人才培养目标时,主要经历了国家政策文件解读、相关文献梳理、本专业人才产出现状调研、利益相关方人才需求调研、形成初稿、合理性评价与修订六个环节。

  通过对党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专业认证相关材料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和研讨,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从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三个层面进行人才培养思路的厘清和研判。围绕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目标等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搜集文献,进行筛选分类、梳理和总结,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俄语教育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俄罗斯等国政府网站和专业协会网站查阅国外俄语专业人才培养认证标准、认证程序以及专业标准,通过国内高校网站查阅和学习国内其他院校的俄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入职5年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成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本专业毕业生与在读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满意度、本专业近5年的毕业生就业等产出情况进行前期调研,以了解和掌握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保证培养目标设计的合理性。面向各主要用人单位、入职5年毕业生、家长等不同主体,设计发放俄语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问卷,开展用人单位对俄语专业人才需求的访谈,召开毕业生意见反馈会议,全面了解各方对俄语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于2018年初启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于2019年6月形成培养目标初稿,并向全院教师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情况进一步修订,并报请学校进行进一步论证,根据学校提出的意见经过再次修改,最终形成2019版人才培养目标。

  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以“目标合理”为追求,力求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尝试建立规范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向利益相关方广泛征求意见,并及时分析反馈评价结果,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转化。

  根据学校规定,每三年进行一轮培养目标的修订,每年进行评价和微调,形成了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保障闭环。本专业每年在黑龙江省内用人单位、每两年在省外其他用人单位以问卷、电话回访、邮件等方式进行一次专业调研论证,进行意见收集,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性进行准备和积累。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每学年设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效果,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落实进行监督和评价。

  为更好地掌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利益相关方对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客观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俄语专业基于实习单位、就业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的反馈,对毕业生质量和专业培养质量进行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分析与评价。

  “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要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形成基于产出的“评价—反馈—改进—提高”良性循环。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过程中,俄语专业还应及时吸收以各种方式收集到的评价意见和反馈,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修订完善,并将修订后的目标向利益相关方进行反馈,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转化,实现评价机制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切实推动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黑龙江省对俄战略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GBE1317025)、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改革研究”(JGXM_HLJ_201505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