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培养我国普通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0年03月19日 00: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9日第1889期 作者:孙秀丽 戚业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社会,创新是时代主题,社会生活体现出鲜明的创新特点,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创新思维是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目标。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形成客观理性的关键,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批判性思维指个体主动对所面对的观点、所面临的事件、自身决策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等进行质疑,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最终做出合理决策的一种思维过程。我们通过三年研究,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维结构模型,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测量题项,编制了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测评量表。对大连、沈阳等地20所高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240份,回收有效问卷6204份,并对32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龄的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形成270个数据表,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与检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从总体看,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高倾向、低能力现象比较突出。在批判性思维两大构成部分中,我国样本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较高,但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在批判性思维倾向中,客观性、主动性较高,但公正性、独立性、严谨性三个倾向较低。这说明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认同已经形成,但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发展明显滞后。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整体较低,近一半的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四个层级中,聚焦与界定能力相对最高,在分析与评估、推理与论证、审查与矫正几个方面缺少方法,能力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在推理、论证、自我审查和矫正等方面缺少指导和训练,能力难以达到基本水平。

  这一调查结论说明,经过这些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学校和师生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逐渐提高,具有鼓励和提升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但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方式改变不大,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缓慢。这就要求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应当从转变思想观念转向具体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教育教学改革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重点应当是更加隐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从总体看,我国普通高中女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显著好于男生。这与社会一般认识不同。女生在学业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突出,高考中高分女生越来越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中女性越来越多。于是,一些研究者怀疑选拔评价机制是否更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创造性品质的表现。这次测评表明,女生批判性思维总体显著优于男生,应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宜更多归因为选拔考试标准。

  第三,我国普通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年段特征比较明显,总体随年级升高而升高;同学关系融洽的学生总体批判性思维发展更好;学业成绩与批判性思维总体正相关,但优秀生、后进生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高一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非常显著,但能力尚显不足;高二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倾向也较高;高三年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但是两极分化较明显。这说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但也能看出不同学生的快速分化,批判性思维作为高考选拔的指标是合理的,有着较高的信度。

  研究发现,同学关系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同学关系融洽的高中生在以上两个维度上的表现都比较好,而同学关系疏远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水平都较低。研究还发现,学业成绩与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相关。学业成绩居前(前20%)的高中生在两个维度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总体实力,但分化也较明显,说明“高分低能”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主流。学业成绩排名靠后(后30%)的高中生总体批判性思维较弱,但部分学生却在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两个维度都体现了较高的实力,明显超越了很多中等生。这说明学业成绩作为选拔指标总体是可行的,但优秀生中批判性思维低能、后进生中批判性思维突出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在评价和选择学生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第四,学校重视自主管理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发展,但宽松的管理不利于批判性思维发展;学校提供丰富活动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发展,但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适得其反;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学校管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更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管理宽松最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这提示我们要谨慎判断学校管理风格特点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关系。

  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总体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学校能提供更多活动、比赛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批判性思维,但是能力有限的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反而可能会抑制其批判性思维发展。高中学校应当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足够的舞台空间,但学习能力弱、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并不适合过多从事超出其能力和经历的活动。这对学校课程建设和学生活动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教师是否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均显著,教师鼓励质疑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教师本人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不断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走向深入,最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因此,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应当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五,家庭出身城乡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影响比较显著。家在农村地区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学生最少;家在县镇和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批判性倾向和思维能力低的学生最多;家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相对较好。这样的状况较客观反映了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教育政策应当重视这一状况。

  第六,父母教育水平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显著影响,父母职业身份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显著,这种影响比较复杂,并非线性关系。有着高学历父亲的学生总体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平均,但两极分化比较明显,说明高学历父亲家庭在鼓励或限制批判性思维方面都更加突出。相对于父亲的学历,母亲学历影响略小,有着低学历母亲的学生,其批判性思维状况居于中等的比例更大。

  父母职业显著影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父亲是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高中生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母亲是单位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普遍较好,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或者父母两人从事不固定工作或体力劳动、一般服务、生产工作的学生,批判性思维明显较低。总体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父母的个性特点差异很大,其中,父母对待批判性思维的态度、个人批判性思维倾向可能是影响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学历、职业身份可能居于其次。

  从本次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主动客观思考问题、理智评判事物的意识,但批判性思维方法掌握较少,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滞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显著,家庭和父母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全面培养我国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