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学者建议借鉴中国抗疫经验
2020年03月18日 0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8日总第188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悠然 姚晓丹 赵媛 王晓真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国内得到进一步控制,多国专家学者对中国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作出的贡献表示认可和赞赏,建议各国借鉴中国抗疫经验。

  采取严格防控举措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事务研究所主任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 Berglof)谈到,中国为全球抗疫共享了重要信息,将在全球抗疫中发挥更大的领导力。伯格洛夫说,信息共享是控制流行病发展的关键,对于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尤为重要。中国积极向全世界提供有关疫情的数据。各国应及时利用中国提供的信息以及中国为世界争取的时间窗口。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认为,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迅速有力。如果此次疫情首先在其他国家爆发,恐怕很难得到如此高效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就像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遇到其他危机时一样,中国政府非常迅速地加以应对,显示出极强的决断力。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工业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管控,这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期意大利等国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攀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爆发势头。对此,奥尼尔建议意大利、英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应仿效中国,采取严格防控举措。他强调,决策者必须更加严肃地对待医疗卫生政策。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病理学和分子医学系高级讲师阿耶莎·维罗尔(Ayesha Verrall)表示,新西兰可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发布的信息来了解中国的抗疫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新西兰的抗疫实践中。维罗尔认为,抗疫成功的基础是快速进行全面的公共卫生管理,即将有症状的人转移到评估中心,同时通过广泛可用的测试快速诊断病例,并由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对与确诊病例有接触的人进行细致的跟踪观察。此外,还要隔离确诊病例和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新西兰需要建立反应迅速而严密的接触者跟踪系统。这意味着既需要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快速的评估检测,也需要及时地将评估、检测结果传达给患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以便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隔离。

  英国公共卫生协会研究员本杰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表示,中国采取的减少人群接触及隔离防疫措施十分有效。各地相继通过关闭学校和工作场所、取消公共集会、限制人员流动等严格的管控措施减少人群接触。中国政府呼吁居民尽可能少外出、少接触他人,企事业单位实行轮流和错峰上岗、非必要现场办公人员保持远程工作等办法,一些城镇甚至明确限制每个家庭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人数和频率。中国政府还推出了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查询软件,输入个人信息即可查询是否为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这些措施成效明显,2月中旬以来中国多个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量持续下降。

  不能错失防控窗口期

  考林认为,全球防疫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国家的公民可能不愿意接受政府对自己的出行轨迹和社交行为的全方位监管,即使一部分人自愿减少出行和与他人的接触,仍不足以避免疫情大规模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入境检查和隔离,但疫情仍然在许多国家迅速扩散,意大利、伊朗、韩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都出现了大量病例。在考林看来,中国以外地区要控制疫情蔓延,当务之急是减少社群传播。要将确诊患者集中在专门医院接受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如果密切接触者出现感染症状,隔离措施能够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然而,对中国之外的一些国家而言,新冠肺炎患者迅速增多,可能超出该国医院收容能力,而追踪密切接触者,又需要大量人手。同时,14天集中隔离观察耗费资源过多,而家庭隔离的强制力又不足。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难题,无疑是对各国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严峻考验。

  在历史上,1918—1919年全球性甲型流感(又称“西班牙流感”)疫情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至少5000万人死亡。当时,美国一些城市取消大型集会,关闭学校,禁止人们在体育场馆、教堂、音乐厅等封闭场所聚集,企业减少了上岗员工,几乎所有人都用口罩或其他物品将脸庞遮住。今日,采取类似措施有可能付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但这些确实是控制人群接触最有效的办法。

  考林表示,中国为将新增病例控制在较低水平付出了巨大努力,这将是一场保卫公众健康的长期战役。控制疫情传播难度很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减缓疫情扩散速度,减轻疫情对医疗系统的超负荷压力。新冠肺炎疫情最终致死人数应该不会达到1918—1919年甲型流感疫情的水平,但对经济的冲击同样严重。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病之前,国际社会仍拥有一个短暂的应对窗口期。公共卫生机构应抓住这个窗口期来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在哪个时间点上开始执行最严格的隔离防疫政策以及执行多长时间,还必须向公众清晰地说明计划是怎样的、必要性是什么,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医疗机构应针对当地的医院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对重症救治需求高峰进行预测,并出台应急预案。

  考林提出,目前许多国家实施了旅行限制/禁令和相应的隔离措施,这些并不足以预防疫情扩散,但能够赢得时间。对于那些尚未出现感染病例但最终可能无法阻止本地疫情爆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明智地运用窗口期来制定应对预案,并帮助公众做好准备。

  伯格洛夫强调,应对疫情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在信息共享的同时,还需要充足的防护设备和药品,特别是要对卫生系统脆弱的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国际社会应携手共同抗击疫情,以挽救生命,减少疫情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帮助医疗体系相对薄弱的国家,有助于控制疫情在这些国家的传播,避免疫情再经由各种途径,重新感染其他国家。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