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控技术军事化引发的伦理思考
2020年06月04日 07: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4日第1940期 作者:吕少德

  随着脑控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一些军事强国正加紧研发旨在读取、改变甚至控制人思想的脑控武器,以期在未来战争中实现“不战而胜”。脑控技术的军事化应用使战争扩展到人的大脑皮层,或将引发一系列重大军事伦理道德问题。
  
  脑控武器是否会使战争更加人道
  
  自古至今,战争都以消灭敌人的肉体、剥夺敌人生命为主要手段,充斥着残酷的杀戮和破坏。特别是近代以来,军事科技的发展使武器对有生力量的杀伤力、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力越来越大,无数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亲人和家园,战争变得越发残酷及不人道。而脑控武器的出现,似乎能够扭转这种趋势。

  作为一种非致命性武器,脑控武器的主要作战目标不是从肉体上对敌人进行杀伤,而是从精神层面改变或控制敌人,使敌人“主动”投降或放弃作战行动,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由“从肉体上消灭敌人”转变为“从精神上消灭敌人”,甚至“从精神上化敌为友”。如此,不仅能够顺利达成预期政治军事目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交战各方人员伤亡,减少战争对经济、环境的破坏,从形式上消减战争的野蛮性和残酷性,从而使战争更加文明,更加人道。从这个角度来看,脑控武器确实可以算作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是,结合当前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来看,脑控武器的实际历史作用可能未必如此乐观。目前,少数发达国家在脑控武器研发和应用领域处于高度领先地位,其对脑控武器的掌握可能会打破当前基于核威慑的脆弱的国际军事平衡态势,从而加剧霸权主义对国际社会秩序的破坏和对弱小国家的欺凌甚至奴役。而针对有核国家单方面滥用脑控武器则可能会引发其孤注一掷的核报复,从而将人类拖入核战争的深渊。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从精神上打击敌人比从肉体上打击或消灭敌人更加人道。相反,从精神上打击敌人,能够摧毁敌人的反抗意志,使人变成惟命是从的奴隶,使战争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奴役更加廉价、更加便利、更加彻底,从而甚至可能使奴隶制死灰复燃,使整个人类文明受到摧残和践踏。由此可见,脑控武器未必真的会使战争更加文明、更加人道。相反,在某些条件下,它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
  
  脑控武器可否对非战斗人员使用
  
  脑控武器的非杀伤性及其控制思想的有效性使其获得了许多新的应用情景。譬如,传统的心理战、舆论战等作战方式利用传单、新闻媒体、网络等手段影响本国或敌国公众的思想和舆论,以形成有利于己方、不利于敌方军事行动的社会和舆论环境。但这些手段对公众思想和舆论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在未来的心理战、舆论战中,交战各国可能会对己方或敌方平民使用脑控武器,从而能够直接地、彻底地改变或控制公众的思想、舆论,使公众支持己方、反对敌方军事行动。再如,传统的“斩首行动”通过精确制导武器或特种部队深入敌方境内直接斩杀其首脑,成功率不高,实际战略意义也很有限;而对敌国政府决策人员使用脑控武器,则能够直接控制其政府决策,从而绕过传统战争,直接达到特定的政治、经济等战略目标,甚至控制其整个国家。

  但是,脑控武器的这些应用面临着很大的伦理问题。在传统的心理战、舆论战中,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影响公众的思想观念,实质上已经将平民纳入了作战对象。但由于这些信息只是从外部施加影响,其效果并不确切,并且作为其作战对象的平民仍然保留了选择、拒绝这些信息的权利,亦即保留了思想自由这一基本人权。而通过脑控武器改变、控制平民的思想以实施心理战、舆论战,直接将平民作为作战对象,史无前例地彻底剥夺了无辜平民思想自由的基本人权。同时可能对平民造成精神伤害并留下后遗症。

  尽管现行国际战争法规未明确禁止或限制对平民使用脑控武器,但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无辜平民的基本人权,违背了“保护平民”的基本战争规则。而为达到特定政治、经济目标对敌国政府决策人员使用脑控武器,亦涉嫌违反“不攻击非战斗人员”的原则,并且可能会打破“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使弱国被迫彻底沦为霸权主义的附庸。由此可见,对脑控武器的滥用,可能会对整个人类文明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应严格限制脑控武器的使用范围。
  
  可否用脑控技术增强军人职业精神
  
  在战争中,军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比如忠诚、勇敢、顽强、服从等,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精神也是军人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但使用传统的教育、训练方式很难使所有军人都真正具备这些职业精神;而使用脑控技术,则能够直接在军人思想中植入、增强职业精神,快速有效地培养出一支纪律严明、绝对忠诚、勇敢无畏的军队。从军人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军人担负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使命,必然要放弃一些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而具备忠诚爱国、服从命令、勇敢无畏等品格对一名军人而言是一种道德、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职责要求,这是由军人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所以,使用脑控技术直接对军人植入、强化一些其职责所要求的职业精神,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使用脑控技术强化军人职业精神,也面临一些伦理问题。其一,使用脑控技术可以直接塑造出大批具有强大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的军人,使所有军人在战争中都悍不畏死,这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使军人异化为好战、嗜血的“杀人机器”,从而使战争更加频繁,更加惨烈、残酷。其二,尽管军人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军人具有不怕死的精神,但是,如果用脑控技术强制性地使军人变得不怕死,这是否意味着对其生命的不负责任?是否有充分的法理和道德依据?是否会增加战时无谓的牺牲?这些问题都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其三,脑控技术所塑造出的军人职业精神,并不一定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使用脑控技术改变军人思想有可能导致其大脑受到损伤、留下后遗症,从而可能导致军人退役后难以正常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