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早已被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所证实。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构建国家经济治理体系,有效化解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冲突,与时俱进地协调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已成为实现大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回望2020年,中国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实践,正在不断地改良着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土壤。
协调好理论与实践
经济学理论、定律,仅给我们提供一种理解经济与社会秩序如何形成,并得以稳定或是重构的理论工具,但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形式具有多样性特质。经济学,本就是一种方法论;且在众多理论体系之中,经济学基础理论经历一场场大讨论之后都得到了统一。凯恩斯曾明确提出,“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经济学家曼昆也提到,“经济学家们喜欢摆出一副科学研究者的模样,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政治上,在更大的程度上,似乎是纯科学家与经济工程师的分野”。若是想要找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分歧,也只有短期和长期之根本差异,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带来的外生冲击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予以精确评估。中国正在为经济学理论创新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突出体现在经济方面。中国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包括强化区域互动、敦促内外联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最新明证。过去一段时期,经济调控部门倾向于采取“紧缩”政策手段,但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经济短期波动。如此,虽然短期增长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但又会加剧不平衡发展的可能,冲击伴随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整的全过程。长期来看,由于经济产出和劳动者就业总是在自然水平上下波动,稳定化政策预期则可以通过使产出与就业尽可能逼近其自然水平,从而能够降低经济周期性波动、不平衡发展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的政策预期正逐步趋于稳定。
深化经济规律性认识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各主要经济行为主体在制定行动决策时,除考虑到当前有关经济变量(如物价、工资率及资产的收益率等)的可获得信息以外,还会基于近似完备的信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给出符合一般规律的“预期”。深化经济规律性认识,任何时候都不必过度渲染经济利益诉求意识,仍需全面转变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在打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格局的道路上,中国经济已为建构起来的经典国家治理思想进行了批注和解释。长期以来,经济社会政策始终围绕着协调社会不平等与内外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之间的矛盾,消解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之间的冲突。笔者的最新研究发现,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过程,构筑了工业化进程战略创新性制定和官员制度创造性落实的政治经济联动两个机制。一方面,不断创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和配置方式,释放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有工业经济部门任职经历的官员会对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主导的经济增长,也为官员选拔制度创新机制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工业化战略引致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效能提升,中国式工业化筑牢了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如何应对一系列不确定性问题的讨论不能刻舟求剑。深化对中国经济的规律性认识,不仅是重大学理性命题,更是对社会、经济实践的深刻总结。关键在于超越经济“唯一性”的认识,树立人的诉求与经济发展并行均衡的认知。
经济增长或发展,虽然存有理论上较为统一的学理表达,但任何国家都会有一整套合乎国情的实践逻辑。就中国现实而言,不同时期治理体制机制的构建实为追求较为平衡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和实践逻辑,看似特殊,但又遵循一般经济规律。
与时俱进相机处理好根本矛盾和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对统一。新冠肺炎疫情检验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又一次注解中国经济的巨大能量。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结最为直接,“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早已在实践中得到检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国已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会进入新阶段。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商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