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吉姆·奥尼尔提出BRIC概念以来,“金砖四国”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2010年南非加入后,“金砖四国”改称“金砖国家”。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建立,为促进金砖国家发展、扩大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合作以及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和动力,金砖国家相关研究日渐丰富。2021年9月金砖峰会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围绕“金砖15周年:开展金砖合作,促进延续、巩固与共识”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深化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并行
从研究内容、方法和时间跨度上来梳理,国内学术界对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研究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10年,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基本状况、比较优势、合作机制构建、合作方式等,国别研究或分国别介绍性文章较多。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比较研究、定性研究和一般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阶段:2011—2016年,跨区域合作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内容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金砖国家合作的内在机理、互补性与竞争性、潜力、领域及贸易、投资等。研究方法中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较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非常明显。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研究主题主要是金砖国家如何深化合作。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金砖国家自贸区、投资环境、参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背景以及金融、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研究方法呈多样化,交叉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计量方法较多。
整体上来看,近几年针对金砖国家经济领域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框架,尤其缺乏新的理论支撑。前期文献中,学理型和案例型研究相对较少,更多具有理论创新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值得期待。事实上,金砖国家已经开启深化合作的新格局,站在国际视野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金砖各国作为发展中的新兴国家,其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在全球治理当中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近年来,金砖国家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各国经济增长并非完全同步,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全球经济疲弱,金砖各国经济增长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震荡。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是周期性波动还是趋势性调整?在全球经济体系当中,金砖国家是主动型增长还是被动型增长?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一些学者在“金砖”概念提出十年后调整了对金砖国家的增长预期,认为应将金砖国家归为成长型市场而不是新兴经济体。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依靠廉价资源、成本、劳动力来推动的发展模式本身无法持续,金砖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模式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或将变得更加困难。
然而,这一时期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依然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金砖国家内部之间的经济合作持续深化。数据显示,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额从2008年的1752亿美元大幅提高到2019年的3614亿美元,金砖国家贸易总额占世界比重已接近17%。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投资存量从2008年的53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270亿美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贸易和投资规模增幅有所波动或减缓,但经贸往来仍然持续向好。2020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俄罗斯峰会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促进全球稳定、共同安全和创新增长”,提出推进金砖国家经济伙伴关系,明确贸易投资和金融、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重点合作领域,为未来5年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规划了重点领域和路线图。2021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进一步强调以包容的协商与合作为基础,促进金砖国家间经济、贸易、财政、金融等领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金砖国家已经迈入新一轮黄金合作期,进而对学术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金砖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经贸合作将逐步从数量型浅层合作向质量型纵深合作延伸。全球治理、共同发展、深化合作、包容增长、新工业革命、环境保护、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关键词,将是未来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落脚点,也是学术研究应该着重关注的热点议题。
为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砖国家内部经济增速放缓,金砖国家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金砖各国优势,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深化金砖国家合作,为各国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这是一个宏大的议题,也亟待更多学术成果的理论支撑。围绕新环境、新热点和新问题,选题内容既要注重基础研究,也要关注新的变化特征。具体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学术研究,拓宽研究深度和层次。
第一,强化对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从传统经济理论应用、解释或验证,向新经济理论框架下的经济增长内在规律、要素禀赋交互作用、经济合作动力机制等转变,如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动因、内在增长率、趋同或周期、经济合作效应、非传统收益、新兴大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差异、新产业转移或产能合作理论等。传统经济学研究大多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新兴经济体取得较快且持续经济增长是否有其内在逻辑,从这一点来说,对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金砖国家进行研究,在理论上构建解释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第二,在把握金砖国家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探寻经济发展的共同路径。从全球化新变革、全球价值链重构和当前金砖国家经贸合作问题以及遇到的瓶颈出发,探寻成因和破解路径。随着金砖国家经济合作逐步进入更深层次,条件、动因和目标可能会出现变化,涉及合作绩效、诉求交叉、风险管控、权益平衡、利益分配等问题。从前期集中研究东道国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认知,向人文、社会和政策、规划认知转变,如系统梳理金砖各国市场供给和需求条件、产业政策、经济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等,以便深入开展经济合作对接,提高合作有效性。从前期双边或多边互补性、竞争性、比较优势差异等物质要素研究及投入产出结果的一般性比较,向经济结构、消费偏好、发展动力、增长潜力等支持要素转变,通过各种经济要素的梳理对比,挖掘各方利益共同点。
第三,打造多样性的金砖国家经济合作模式。金砖国家都是发展中大国,经过多年经济往来,在贸易、投资、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积累了大量合作成果,对其中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究剖析,以期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为未来更多项目顺利开展合作提供借鉴。与此同时,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拓展研究,如合作国别拓展(如金砖+、1+N、第三方、跨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如便利化、机制创新、机制保障)、合作模式拓展(如技术贸易、绿色投资、产能合作)、合作层次拓展(如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初级产品到高端制造业产品、互补型合作到互利型合作、传统分工到新价值链协同、宏观到微观)、合作领域拓展(如健康、环保、金融、科技、创新及行业融合)等。
金砖国家经济合作会受多重因素影响,相关学术研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也涉及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及时审视金砖国家内外部政治环境变化和各国经济政策走向,重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把握好金砖国家经济合作选题方向及后续研究的价值性和科学性。此外,还应注重实际调研,从各国经贸往来实践中获取真实的一手数据,这对于研究现实问题十分必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砖国家产能合作研究”(16BJL080)、河北省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金砖国家合作专题”(KCJSX 2020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大学拉美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