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作为《集装箱改变世界》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Marc Levinson)以集装箱为核心,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现代运输体系。近日,本报记者就全球化相关问题采访了莱文森。
全球化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全球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请您谈谈全球化的演变历程及相关特点。
莱文森:我认为,全球化始于1830年左右,即工业资本主义诞生时期。工业资本主义带动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贷款的快速增长。这一时期全球化的特点是经济活动大都以欧洲为中心,其他国家向欧洲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并向欧洲银行家和投资者借贷。第一次全球化进程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结束。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之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出现了一些旨在降低关税和稳定货币的国际协定,为第二次全球化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全球化的特点是石油和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增加,到20世纪60年代,这些产品的贸易占到了国际贸易的一半以上。第二次全球化的基本模式与第一次类似,即大多数工业制成品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生产的。这一时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作用是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并购买其出口产品。这些发展中国家认为国际贸易具有剥削性,参与全球化的意愿较低。第二次全球化进程随着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债务危机而结束。
第三次全球化出现在1987年左右,与此前两次大不相同。第三次全球化的独特性在于创建了复杂的国际供应链。由于集装箱运输、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成本降低,制造商可以在考察各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本的基础上,灵活安排零件的生产地,然后再将所有零件运往其他地方进行统一加工。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使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大多数贸易不涉及最终产品,而是以化学品和工业部件等中间产品的形式,从一个国家的工厂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工厂。不过,这种工业生产的新方式也给一些群体造成了不利影响。经济规律就是如此,即使大多数人从中受益,也总有一部分人的生活因此变得更糟。例如,当人们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时,数百万电话接线员失去工作,必须寻找新的职业。
全球供应链价值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供应链也在不断进化。请您评价一下全球供应链价值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
莱文森:从目前来看,全球供应链的价值并没有降低。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确实在变缓。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过去部分企业将工业生产从欧洲、北美和日本的工厂转移到东亚和东南亚,促进了贸易的快速增长。一旦这种转变结束,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就会变缓。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是,许多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在下降,至少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断供应链之前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今天一个装满电视机的出口集装箱可能不像20年前那么值钱了。
全球化进入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2020年的著作《盒子外面:全球化如何从移动物品到传播思想》中,提到了全球化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相较于物品的流通,思想的流动显然更重要。能否请您对这一观点加以阐释?
莱文森: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货物流通造成了阻碍。我预计,在后疫情时代,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不会太快。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除非洲外,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往往将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购买服务,而用于购买商品的份额较少。其次,技术的发展正在减少人们对多种产品的需求。例如,音乐流媒体的出现让CD和CD播放器失去了大量市场。最后,许多公司意识到一些风险源自供应链过长,因此试图通过简化供应链和以更贴近客户的生产制造方式来降低风险。
与此同时,包括服务和数字产品在内的无形产品贸易的增长非常迅速。此类交易大多涉及统计数据无法捕捉的数字交换,因为买方和卖方之间在此过程中没有产生交易记录。例如,一家投资银行在印度雇用员工处理伦敦银行家的账户,数字信息需要从英国移动到印度,再返回英国,但官方的贸易统计数据不会记录这种数字交换过程。我认为,我们正在进入第四次全球化阶段。在此阶段,服务、思想的流动将持续快速增长,而装满货物的集装箱的移动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