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好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提升
2020年09月16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6日总第2012期 作者:李竞博

  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不同于以往单一追求规模速度型粗放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将追求效率放在首位,而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人口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因素,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生产资料,而且在社会经济的不同环节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人口转变实践出发,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结构性后果。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且不可逆转的基础性人口背景下,尤其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厘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

  持续迈向深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低生育率水平下人口转变的结构性特征,是持续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按照国际通用的判别规则,我国从20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7603亿人,高于同期世界其他国家。第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但是发展速度极快。2000—2019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从7%迅速增至12.6%,根据世界人口展望数据预测,我国从进入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经历的时间远短于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等国家,接近于日本。不仅如此,由于人口转变的区域以及城乡差异,我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为城乡倒置,呈现出发达地区小于欠发达地区、东部小于西部等区域发展特征。总体来看,我国将持续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且不断深化,向深度老龄化迈进。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处于绝对量偏低、增速较快、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的发展阶段。按2011年不变价核算,201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为32002美元/人,这一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经济体。与此同时,2001—201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处于6.2%—13.6%之间。2019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分别是卢森堡、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增速的10.2倍、3.4倍、6.2倍、12.4倍、5.2倍。可见,我国与世界发达经济体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与此同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也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内部趋同现象明显。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稳步提升,创新发展驱动,未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仍存在上升空间。

  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表现,年龄本身并不会作用于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通过中间环节间接作用于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衡量的是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水平,当人口老龄化处于较低水平时,年龄结构老化将进一步放缓人口规模的增长幅度。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劳动力成为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教育和培训投资增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且,物质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人力资本回报率不断上升,劳动供给量缩减提高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在人口老龄化初始阶段,人力资本的外溢性抵冲了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负生产效应,相对于年轻劳动力,一定比例老年人口的集聚技能、经验更有益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阶段,劳动生产率提升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小重叠。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当生育率低水平平稳持续不变甚至下降,人口发展处于“低增量、高减速”阶段时,伴随人口老龄化必然出现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萎缩及劳动力老化。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是生产环节的重要生产资料,劳动年龄人口份额的减少将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问题逐步凸显,与老龄化相关的技能萎缩和贬值导致人力资本退化。

  现代生产的技能革新和创新发展日渐摒弃劳动密集型技能形成的技术型技能贬值,以及劳动力市场突变的技能冲击老化劳动力,致使老年人力资本价值下降而形成经济型技能贬值,导致人口老龄化产生负向的劳动生产效应。

  以技术进步协调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

  从生产环节入手,人口老龄化通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途径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不均衡,需要从创新出发,以技术进步来积极协调。

  首先,以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虽然传统型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但我国劳动力规模巨大的事实使得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潜在机会仍存在,且人口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使得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基础逐步成熟。人口综合素质提升使得劳动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聚集。在生产资源特定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提高了单位生产输出效率,从而有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在人口老龄化成为必然趋势的同时,教育投入和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了技术进步的生产促进效应。

  其次,提升纯技术效率,加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更新速度和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处于世界前列,但专利实施率偏低。2019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438万件,专利实施率为55.4%,专业产业化率为38.6%。专利维持期也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国内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仅有5.5%,而世界平均水平高达 26.1%。专利只有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才能转化成有效的生产要素,发挥生产促进效应。但目前我国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纯技术效率途径的传导机制上表现出抑制作用,未来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最后,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在生产技术特定的条件下,要素投入增长形成规模经济,有效降低平均总成本,从而增加总产出,扩大规模效应。规模效率并不以粗放扩大生产规模为目的,而是追求最优经济效率,实现帕累托最优。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市场调控和政策导向开始重视技术创新,旨在扭转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和低效性,逐渐向创新型增长转变。在不改变技术水平、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规模经济能平抑掉部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单位劳动力产出。

  虽然我国资本投入解释了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但劳动生产率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驱动力。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发展方式转变,归根结底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伴随着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除了直接影响劳动生产效率,还将通过社会生产的其他途径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协调人口老龄化与劳动生产率提升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