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神经角度看“字感”
2020年09月15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5日第2011期 作者:郝瑜鑫 高翔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感知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语言知识便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感”。比如常说的“语感”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凭借“语感”去判断特定语境下某一个单词的含义,如果“语感”好,那么判断的正确率也就高。在汉语学习中,学好汉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建立起对汉字“字感”的过程。

  浅析“字感”的定义

  孙立峰认为字感“是人对汉字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汉字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刘姝认为字感是一个由外及内不断渗透的动态直觉感知能力系统。“外”指对字形、结构的区别辨认;“内”指学习者能自觉地将某字的字形与其内在理据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汉字学习、理解能力。可以看出,字感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并且作为一种对汉字的直觉能力,心理学和语言学方面都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字感从感性层面来说指的是对汉字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对汉字的熟知度,这种熟知度是通过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汉字输入来培养的。从理性层面来说,字感包括汉字知识和汉字技能。其中,汉字技能指通过学习一些汉字来熟悉汉字的结构、部件、笔画和笔顺,形成一定的字形结构意识,并且能够认读、书写已学汉字。对外汉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感,其中汉字认读书写方面的字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对汉字运用的能力,汉字感能瞬时性地理解和鉴别汉字,从而表现出较高的汉字理解力和鉴别力。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且难度系数很高。原因主要在于:在具有拼音文字母语背景的学习者眼中,方块式的汉字就像是一幅画一样难懂,因此学生对汉字感到极度陌生,甚至恐惧。打破这种局面,其实只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字感就够了。汉字感的培养,不是对某个字的教学,而是具有宏观意义的汉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ERP技术弥补问卷调查不足

  汉字感是对汉字结构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极具感性,并且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的。针对外国人的字感培养,学者们强调三个要点:第一,关注汉字字形,大量的汉字输入;第二,关注汉字表面形体关联;第三,强调汉字表面形义关联和汉字的内在结构。考察判断外国人字感建立的过程,传统上一般采用问卷调查这种行为层面上的手段测查字感。这些方法都只能观察到外部的表现,很难从大脑认知的层面去考察学习者大脑内部对汉语字感形成的情况。

  近年来,认知神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中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可以精确记录汉字的加工过程,能够准确地探测外国人字感形成不同阶段大脑内部的加工机制。ERP作为一种无损伤性脑认知成像技术,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汉字),作用于感觉系统,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会引起电位变化。电位变化是与人类身体或心理活动有时间相关的脑电活动,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神经元放电的信号,进而以过滤和叠加的方式从EEG中分离出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ERP的优势在于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是研究认知过程中大脑活动不可多得的技术方法。如果将其引入字感培养的测试,对汉字教学和测试同样意义重大。当人们从感官输入的外部信息与大脑中存储的内部信息结合得妥帖适宜,汉字识别就产生了。因此,当二语学习者识别汉字的时候,首先通过感知活动,形成字的视觉表象,并对表象进行编码储存,作为内部参照去认识和重现汉字,或以储存的视觉表象作为思维的材料,进行加工、组合,掌握和理解新的汉字。在汉字加工相关的ERP研究中,主要有P100、N170、N250、P300和N400几种脑电成分,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心理语言学意义。

  P100和N170作为ERP的早期成分,都与正字法相关。在视觉文字处理中,出现在刺激呈现后的100毫秒的第一个正向成分被称为P100,反映了一种注意效应,已有研究也表明不符合正字法的刺激会导致更大的P100。N170是刺激呈现后170毫秒左右出现的负向成分,汉字认知的N170成分是受注意程度等因素的调节,具有专家化效应。对于汉字加工N170的研究主要使用的实验材料为真字、假字和伪字,有结果显示汉字认知N170成分与正字法加工中的部件本身有关,而不受部件位置的影响。N250是刺激开始后250毫秒左右的负成分,由于涉及刺激的重复效应,因此也称为N250重复效应。N250被普遍认为是反映了长时记忆中知觉表征存储的最早的ERP成分。P300与注意、辨别、认知、决策、记忆等认知功能相关,又称认识或识别电位,为事件相关电位的晚正成分,在刺激呈现后300毫秒左右出现,又被称为认知电位,是反应对感觉性质进行分析判断的总结。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知觉和注意因素显著影响P300的幅度,而刺激的物理属性以及反应本身对P300的幅度影响较小。N400作为经典的语言理解相关的ERP成分之一,是在刺激呈现后400毫秒左右的负波,对语义、频率等敏感。

  用ERP技术来测量外国学习者字感

  考察已有研究成果,对于初级阶段刚接触汉字的学生来说,从初识汉字到“字感”的萌芽、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我们试从字感形成的三个阶段(时期),结合与汉字认知有关的脑电成分,阐述ERP应用于汉字字感能力的测验与培养。

  第一个时期是混沌期或图像感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学习者还没有掌握汉字系统的规律,只能把汉字看成是一幅很难懂的画。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已经引发了注意效应,预测可能会出现P100。

  第二个时期是“字感”萌芽期。这一时期,会学习汉字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笔画、部件、偏旁、结构等知识,学习者可以正确书写简单的独体字,但是对于字形相似或读音相近的合体字,仍然不能很好地辨认。这一时期可能会产生N170,引发的注意程度应该更高些,出现视觉专家化效应。而且独体字的字感一定会强于合体字。如果实验刺激设置了复现,则也会产生N250重复效应。

  第三个时期是“字感”形成期。随着识字量的不断积累,学习者能力提升,已经掌控了汉字系统的结构规律,学会如何分析字形,并可以进行独立的学习。这一时期会诱发P300和N400。E.Donchin提出了背景更新理论模型(context updating model)以解释P300产生的心理机制。以一定方式贮存在人脑中的环境信息称为表征,它是人类从事认知活动所必需的信息库,贮存在记忆中。只要调动了贮存记忆,必然会诱发P300。在书写汉字之前,会产生一种心理预设,而这是阅读时文字识别的自然延续,字感的形成由在脑中的摄入—编码—贮存—提取这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字的构成信息是由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两种形式构成,因此一个人字感的好坏,最根本的表现在于是否可以有效摄入汉字的形象编码和语义编码。而字感的另一表现就是在提取阶段,在有效摄入且编码成功和存储的情况下,在使用到这些贮存信息时,能不能顺利提取也是很大问题。那么,如经测量,字感好的被试就能很好地提取相关记忆,对应诱发的P300波幅会更强烈,潜伏期应该也会更短。此外,语义联系、字频、字的邻近性规则等均可产生N400。

  认知神经技术已经在脑科学、心理语言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将ERP技术运用到探测汉语学习者汉字感的培养和测试中,更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大脑加工机制与学习规律,进而推动面向外国人的汉字教学的发展。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项目“汉语二语时体范畴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18SKGC-QT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