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为的诗话人生
2020年04月17日 0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7日第1909期 作者:程应峰

  跨越了盛唐,从初唐走到中唐的丘为,是唐代诗坛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活到了96岁。

  在漫长的96年人生中,他经历了年轻时屡试不第的惆怅,至743年,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才得以进士及第踏上仕途,有了一份足以养家的薪酬。他也经历了晚年曲尽人散时的落寞,好友王维、刘长卿一一先他而去,留下他,白发苍髯踽踽独行于天地之间,依然波澜不惊地走在一年又一年的春风里。

  他一生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编有《丘为集》。虽然绝大多数诗歌遗失于风雨烟尘的岁月长廊中,留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却首首精品,令人称道。清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中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读丘为、祖咏诗,如坐春风中,令人心旷神怡。其人与摩诘友,诗亦相近,且终卷和平淡荡,无叫号嘄噭之音。唐诗人唯应几近百岁,其诗固亦不干天和也。”

  丘为的山水田园代表作《寻西山隐者不遇》,就有春风般的味道。“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诗人专程去山顶茅屋拜访隐士,辛辛苦苦走了三十里路,可惜主人不在,无缘得见。但这一趟山中之旅,一路上草色清新,松涛涌动,幽美的山水风光和恬适的田园生活,足以让诗人获得内心的满足,就算不遇,也不虚此行。

  他也有抒怀之作,如《左掖梨花》:“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短短四句,描写了梨花的素雅美好,洁白的花色更胜雪色;忽然一阵花香吹来,连衣服都沾染了梨花的香气。状花色之冷艳,闻余香之入衣,神韵俱到。不止如此,诗人还期待春风一直吹下去,吹动梨花的花瓣,让美丽的花朵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这首诗,诗人以梨花自喻,表达了希望君主能知道梨花的优点,即诗人自己的优点,从而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在这里,轻吹的“春风”是欣赏梨花的,用“春风”来喻君主,使君主的形象顿生温和亲切之感。

  相传这首诗是丘为和王维、皇甫冉一同赏梨花,为了谁付酒钱,赛诗而作。除了丘为的诗外,王维和皇甫冉的同题诗也是佳作。王维的《左掖梨花》:“闲洒阶前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皇甫冉的《左掖梨花》:“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相比丘为和皇甫冉的诗,王维自度不如,爽快地付了酒钱。

  丘为与王维相交甚笃,缔结了真挚的情谊。王维在丘为落第时,写过一首《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你不能荐,羞为献纳臣。”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他叹息着,叹息丘为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又一次不能遂意,钱财徒自耗尽,只落得白发添新。只有太湖边的三亩田宅,在万里之外等待一个凄凉归人。叹息自己不是不知道丘为的志向与才情,却无力举荐,只能兀立在春风中抱一腔羞愧。可以说,王维借这首诗抒发了对友人落第的同情和对人才的爱惜,同时,在“羞”中寓愤,表达出激愤之情。

  丘为的另一位诗友刘长卿写过一首《送丘为赴上都》:“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泣。楚思愁暮多,川程带潮急。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这首诗写的是丘为80岁辞官还乡侍奉继母,照顾她走完最后一程,可谓情真意切。

  相传丘为十分孝顺,为官多年,他将俸禄的一半都给了继母。据《新唐书》载:“丘为事继母孝,尝有灵芝生堂下。”正是因为丘为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家里厅堂的台阶上才长出了珍贵的灵芝。百善孝为先,仁者爱人,而“仁者寿”在丘为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我想,一如丘为,有才华,有人品,恬淡从容,宅心仁厚,一定会得到上苍的怜惜与垂青。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