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体系
2023年09月28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28日第2745期 作者:刘建飞

  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对当今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而且其后至今尚无以地名命名的国际体系出现。不过,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却争议颇多,有人说它在苏联解体后便瓦解,也有人说目前的国际体系仍然是雅尔塔体系。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雅尔塔体系确实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它与之前的几个国际体系一样,是大国政治的产物,必然随着大国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变化而改变;另一方面,它为联合国创建打下了基础,而联合国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创举,是国际体系带有质变性的飞跃。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准确定义雅尔塔体系。

  作为大国政治产物的雅尔塔体系

  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是美、苏、英三国首脑。三巨头经过协商便决定了战后许多涉及他国重大利益的问题。比如,“远东问题”就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在欧洲事务中更是这样,美英与苏联竟然私下划定了双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乃至一些国家的领土边界。这种做法跟以往几个国际体系形成时列强的行径没有什么区别。

  以往的几个国际体系形成时,虽然也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初衷,但实际上却未能有效防止战争。就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来说,它仅仅存在了20年左右,就被一场规模更大的世界大战宣告终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参与形成相关国际体系的大国都奉行强权政治思维,希望利用国际规则来约束他国,尤其是战略竞争对手。所以,一旦该体系赖以存在的大国力量平衡被打破,这一体系也就难以为继了,雅尔塔体系也是如此。随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也被认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作为全球性政治安排的雅尔塔体系

  与之前的几个国际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创建了联合国及以之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秩序。虽然此前的诸多反法西斯同盟国际会议也涉及联合国问题,但正是雅尔塔会议将建立联合国事项正式敲定下来并开始启动创建议程,联合国秩序并未随着苏联解体而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说,雅尔塔体系依然存在,取而代之的被公认并有固定名称的新体系并未出现。事实上,苏联解体只是“终结”了雅尔塔体系中的两极对抗格局,而体系中的国际秩序并没有终结。出现这种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相分离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两极格局是以和平的方式结束的,而这又与联合国秩序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联合国秩序的存在,再加上核武器所带来的核毁灭威胁,和平与发展才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才没有将冷战升级为热战。

  与此同时,联合国秩序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那些经过反殖民主义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的国家基本上都被联合国接纳为会员国,其领土主权得到联合国的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是国际政治中的重大事件,涉及人类近80%的人口和当今联合国70%多的会员国,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奠定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除此之外,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是雅尔塔体系的另一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二战是一场意识形态战争,是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联手抗击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战争。雅尔塔会议明确要惩办战犯并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些极端的、邪恶的意识形态,为此后国际社会的相关实践提供了法理依据。正是在雅尔塔体系下,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抑制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复活取得明显成效,世界人民基本上免除了此种极端意识形态的威胁。

  重新审视雅尔塔体系

  从字面上解释,所谓雅尔塔体系就是雅尔塔会议上所确立的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和秩序,即国际体系。从这个定义来看,雅尔塔体系仍然存在。认为雅尔塔体系随着苏联解体而终结的看法,主要囿于对雅尔塔体系的狭义理解,将之视为美苏冷战对抗的体系,是两极格局的产物。且不说这种理解和定义没有考虑到联合国秩序、民族解放运动以及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些意义更为深远的内容,就是从大国政治的角度讲,这种定义也不够严谨。其一,冷战始于1947年,以“杜鲁门宣言”为标志。而此前的两年左右时间,美英和苏联有许多互动与合作。典型事例是,美、苏、英、中、法五国为了处理欧洲一些战败国的问题,经过两年的磋商于1947年9月15日签署并生效了《五国和约》。按罗斯福当初的本意,美英要同苏联合作共同维护和平并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不仅如此,中国和法国也被考虑为同美、苏、英具有几乎相同地位的“世界警察”。只是后来美英同苏联矛盾激化,特别是恶性互动,双方才走向冷战对抗,雅尔塔体系同冷战并无直接关系。其二,在雅尔塔会议上,英国并非美国的附庸,而是一个独立的角色,只是美英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及宗教文化才在许多问题立场上更为接近。实际上,美英之间也有很深的矛盾,只是在二战后初期,英苏矛盾超越了英美矛盾,再加英国实力明显衰退,使得英国做出“联美抗苏”的战略抉择,充当着对苏冷战的急先锋。从丘吉尔“富尔顿演说”促成“杜鲁门宣言”出笼,到马歇尔计划在西欧落地,再到北约建立,英国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三,尽管欧洲是冷战的主战场,但并不是唯一战场,以冷战为背景的两场热战都发生在亚洲。

  由此可见,将雅尔塔体系视为美苏冷战对抗体系是有严重逻辑缺陷的。苏联解体后,由于华约解散,俄罗斯一度想向西方靠拢,加入欧洲“大家庭”。这给人们特别是西方国家造成了大国对抗在欧洲结束、雅尔塔体系由此“终结”的错觉。严格地讲,这段时间,雅尔塔体系在欧洲只是“休眠”,而不是消亡。随着俄罗斯同西方关系的恶化,雅尔塔体系又“复苏”了。所以,将雅尔塔体系同美苏冷战对抗捆绑,让雅尔塔体系为冷战背锅是很不公允的。如果从大国政治的角度来审视雅尔塔体系,也只能将之定义为二战后大国竞争的体系。

  当然,从世界和平与国际体系进化的角度来说,雅尔塔体系在欧洲“复苏”并不是好事,会促使人们关注其丑陋的一面。即使是从广义的定义来看,鉴于其形成的过程与方式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当今时代潮流相背,“雅尔塔体系”也不宜被继续用来表达当今的国际体系。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