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认知老化规律 提升老年教育实效
2023年09月28日 09: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28日第2745期 作者:黄立鹤 曲惠宇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2023年3月,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未来将形成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的网格化、立体化办学体系,为老年人提供资源共享、教学指导和公共服务,助力积极老龄化。

  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资源逐渐实现规范化、多元化、数字化供给,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老年教育的一些实施主体对个体认知老化规律的认识不足。认知老化是个体进入老年阶段后的重要变化,虽然其速度和程度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但整体上呈现群体统一性。认知老化会影响老年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育因素则可以起到延缓个体认知老化的作用。在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时,如果忽视老年人的认知老化规律,教学行为和教育资源供给等就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使得教育实效下降,更无法实现积极老龄化和老有所为的最终目标。因此,老年教育事业必须充分尊重认知老化规律,使教学设计、教育场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更加“适老化”,以切实提升老年教育实效。

  第一,教学设计合理呈现,有效传递教学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感知觉能力、工作记忆能力、抑制能力、语言水平等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衰退,具体表现为:辨色能力降低、听力衰退明显;工作记忆容量和信息加工受限;对无关干扰信息及无用信息的抑制能力减弱;识别词汇边界能力下降、阅读时意义理解产生困难、口语交流中话语连贯性差、易偏离主题等。这些认知老化特征对于老年教育在教材内容、素材布局等方面的教学设计都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例如,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时,应尽可能使用放大的字体、对比度较高的色彩,保持页面清晰简洁,并避免冗余或无关信息等,以减轻老年学员的认知负荷,有效强化目标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播报、震动提醒、光感提示等多媒体教具,实现教学信息的多通道反馈,增强目标信息的接收率。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可多以图形语言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促进老年学员工作记忆容量的有效利用;视觉阅读材料应使用尽可能简单的句式,并将重点教学信息字体加粗加大,以降低老年学员的阅读困难,促进意义建构和知识传达。

  第二,教学场景融入生活,引导激发积极情绪。老年群体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积淀丰富,正常衰老下的长时记忆相对清晰。尤其对于那些具有人生转折意义或标志性的事件、结果重要或者个人参与程度较高的事件,他们的记忆相对不易丢失。因此,虽然老年学员在学习或接受新事物时可能表现得相对较弱,但当学习目标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过往经历紧密联系时,他们通常能够熟练掌握,并表现出较好的学习能力。老年教育可以通过创建与实际生活场景或人生历程事件相似的教学场景,有意激发老年学员的人生经验和过往经历,从而使其在生活化情境下进行学习认知和实践探究,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学中采用的图片、音乐、模型等教学信息也应与老年学员的认知经验相匹配,以提高其学习体验,强化老年教育实效。此外,认知老化也会使老年群体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出现不愿社交、孤独悲伤、精神萎靡等心理衰老问题。然而,对于某些带有积极情绪的相关事件,老年人往往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围绕相关事件进行谈论,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因此,在与老年人实际生活场景或积极人生事件相似的教学场景中开展老年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老年学员的积极情绪,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幸福感,还能实现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的共同发展。

  第三,教学过程多元互动,干预延缓认知老化。当前,多数老年教育课程仍采用教师单向传输、学员被动接受的讲座式教学方式,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多元互动的重要性。老年教育的多元互动既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也包括老年学员通过调动多感官、多模态体验与教学环境产生的多向性互动。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与他人的情感融合,增强老年学员的自尊感和幸福感,进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老年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老年学员的感官偏好和特置的教学情境,引导老年学员产生相应的感官刺激,与教学环境产生交互。例如,可以运用音乐、手势舞、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引导老年学员调动多感官活动、激活多模态体验,实现更加全面、深层的知识加工和处理,在提高老年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延缓其认知老化速度。多元互动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老年学员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有利于老年教育发挥最大实效,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更好条件。

  第四,教学内容显隐并进,致力实现积极老龄。老年教育不仅要追求老年群体身心康养教育的“健康老龄化”,更要助力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的“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强调,要创造条件和氛围,让老年群体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参与社会生活,使其在社会、经济、公益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老年教育本身就是老年群体参与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老年群体积极老龄的理念,并为他们提供社会参与的知识和技能支持。在理念培养方面,要引导老年人树立起终身学习、积极养老的理念,鼓励其积极再就业、返聘原单位,或参与基层民主监督、文教卫生等活动,继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技能支持方面,要在提升老年学员显性技能的同时,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开设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类课程,为老年人提供隐性资源。

  老年群体的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都比较丰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老年教育可以帮助老年群体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其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也可以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积极作为,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只有采取适合老年群体的教育方式,老年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持续发展。要充分尊重认知老化规律,结合老年学员的认知与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心理健康培养的有机统一、积极社会参与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充分融合,满足新时代老年人高质量生活需求,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秘书长;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科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