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余晖与音乐的慰藉
2020年09月10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0日第2008期 作者:顾悦

  正如海顿所言,音乐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获得安慰。2020年4月,一场全球线上慈善音乐会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同一个世界:一起在家)给艰难中的人类带来诸多温暖慰藉。这是继1985年获得15亿直播观众的慈善演出Live Aid(拯救生命)之后,又一次全世界音乐人的爱心巨献。其中,我们自然看到近年来的新星泰勒·斯威夫特、碧梨,然而同样活跃着1985年的阵容:滚石、保罗·麦卡特尼、艾尔顿·约翰等。尽管商业传播形式不断革新,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过去20年并不是音乐史上的大师年代,甚至不免有些平淡。流行音乐无可企及的高峰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闪耀着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西蒙与加丰科、琼·贝兹、伦纳德·科恩们的流行音乐轴心时代,几乎堪比莫扎特、海顿、贝多芬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年代。这次的音乐会上,麦卡特尼一边说起自己的护士母亲,一边就唱起了那首Lady Madonna(《麦当娜女士》)。

  说起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保罗·麦卡特尼,之前一些时日往往被人低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披头士的另一位灵魂人物——约翰·列侬过于传奇而有个性的人生。在《滚石》杂志20世纪最伟大歌曲作者的排行榜上,麦卡特尼高居第二——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披头士名义上是双核——大多数作品都联合署名“列侬/麦卡特尼”,其实乐队最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多出自麦卡特尼之手——就包括麦卡特尼为列侬之子写的Hey Jude(《嘿,裘德》)。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一场堪称英伦音乐史巡礼的活动上,压轴戏便是在聚光灯下,老迈的麦卡特尼在钢琴前弹唱一曲Hey Jude——彼时,无数人激动得无从止住泪水。

  2018年,笔者专门去听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府奥斯汀的“奥斯汀城市音乐节”(Austin City Limits),不为别的,正是为了这位老先生——麦卡特尼。50多年之后,麦卡特尼如今已经成了一位慈祥的大爷,堆着笑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当年的事,说起他说了无数次的那些笑话,每次说的时候一个字都不差,就和千千万同龄的老人一个样。他说起自己在冷战高峰期去苏联访问演出,苏联的领导在后台说,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很喜欢披头士。舞台上播放着当年披头士的黑白斑驳的录像,约翰·列侬、乔治·哈里斯和林格·斯塔尔的身影同他自己年轻的样子一同闪现,观众不知是激动,是怀念,还是忧伤。麦卡特尼也自然说到了列侬;他说,我后来终于明白,有些话如果不早点说,就永远来不及了;我的朋友约翰(列侬)死后,我把那些话都写进这首歌里。他在歌曲的间隙回顾自己的这些年,远远地向观众席上的妻子致意。钢琴,电吉他,原声吉他——台上的麦卡特尼精力旺盛,看似身体极好,又唱又跳两个半小时,不歇一下,不喝一口水。美国南方悠长的炎炎夏日中,这位昔日偶像在众多或年老或年轻的观众面前,谦和得如同利物浦街头的普通英国大爷。演出的压轴和高潮,自然是让千万观众现场听到麦卡特尼唱那首Hey Jude——毫无意外的全场大合唱,以及无数不知在哭在笑抑或又哭又笑的面孔。

  20世纪60年代过去了一个甲子,这些当年的名字依然闪耀。鲍勃·迪伦始终在歌唱,在四处演出——甚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同晚,而他今年上半年也依然发了非常有创作力的新歌。前几年去世的科恩,可谓至死都在创作,几乎是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一刻,晚年在台上单膝跪下演唱经典的《哈利路亚》,也堪称流行音乐史上的最经典时刻。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民谣女王”的贝兹,尽管没有参加这次慈善音乐会,但也为了安慰病痛的世界,坐在家中餐厅里弹唱了列侬的Imagine(《想象》),一头银发且神采依旧。本质上,我们和这些灿烂的人物生活在同一时代。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