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史维度下的国家治理体系
2022年05月10日 21: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1日第2403期 作者:李洪杨

  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在这一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贯通,为我们党思考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如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问题提供了深邃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导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表明,作为共同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民族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融合贯通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确立、发展、完善和实现现代化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确立完善提供方向指引

  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和符合中国社会历史现实需要的崭新文化思潮,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思考国家理论、探索国家制度的科学武器。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和历史根源展开深刻分析,开始尝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政得其民”的治国理念和建立“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结合起来。二者的融合贯通,最终为我们党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创立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前提。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就是要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国家治理体系成果。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立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批判继承原则,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上来。一时间,思想文化上的改革开放使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至,面对全球化境遇,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贯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显得更为紧迫。我们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注重突出和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立性,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难题,融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革故鼎新”“与时偕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日益成熟,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党和国家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定。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社会治理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崭新理论。与此同时,我们党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平、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进而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历史经验。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贯通融合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重大成果。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面对一些国家抗击疫情的失败和“躺平”,中国抗疫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更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贯通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所显现出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抗疫斗争胜利的关键,秉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抗疫第一要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思想的体现。此外,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为抗疫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出新的闪光点,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亦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借鉴的结果。

  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融合,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和执行能力保障的理论根基和文化根基。从总体上来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中华文化精神品格的时代彰显。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