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审批助推服务便民化
2019年07月03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3日总第1726期 作者:彭宗峰

  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审批服务关联事项“一链办理”“全链条办理”。由此行政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获得感不断增强。

  “全链条”审批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政府整体性的治理理念。其贯穿换位思考、主动服务的意识,以企业、群众办事主题和办事周期为轴线,重新整合优化审批事项、关联事项、收费事项及办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全链条”实现从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跑多窗、多流程向“一窗受理”“一链办理”的转变,促使政府以整体方式为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

  目前,随着地方行政审批局的纷纷设立,“全链条”审批服务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受传统以部门为主的多头审批服务体制影响,“全链条”审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事项整合不足、受理标准不一、流程优化不够、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制约了行政审批服务便利度的提升,也成为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的痛点和难点,需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深化“全链条”审批服务改革。

  深化关联事项整合

  对企业和群众来说,从事一项活动只是“一件事”,但这“一件事”对政府来说,由于部门分工而变成了“多件事”。在传统部门驱动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下,企业和群众为办成“一件事”往往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反复跑,充当着“多件事”整合者的角色,办事成本较高、办事效率较低。“全链条”审批服务改革就是要构建企业和群众驱动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让行政审批服务部门承担起“多件事”整合者角色,变外部整合为内部整合,通过实施“全链条办理”为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

  就具体情况看,把哪些部门的事项整合到“全链条”之中,各地探索不尽相同,有的整合的多一些,有的整合的少一些。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事项以及跨领域跨层级事项如何整合,各地做法也不一样。但从总的趋势看,只要是涉及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的相关事项都应该被纳入“全链条办理”流程之中。尽量避免某一个环节事项游离于整个链条之外,导致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这既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性意见,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关联事项整合提供制度保障,也需因地因时因事制宜,鼓励各地大胆创新,应整合尽整合,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强化受理窗口建设

  受理窗口是实施“全链条”审批服务的关键入口。但是什么样的受理窗口才能支撑“全链条”审批服务呢?从受理窗口建设历程看,在以部门为主导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下,受理窗口是分散在各行政审批服务部门的,不可能支撑“全链条”审批服务。虽然之后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对受理窗口进行了物理集中,但也只是变“跑部门”为“跑窗口”。各受理窗口仍由原审批部门主管,在功能上仍然是分散的,无法提供“全链条”审批服务。随着“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工作的推进,逐步形成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受理窗口模式。综合受理窗口根据办事领域和办理流程关联度进行分类设置;对相关业务链条进行了整合,统一了受理标准、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实施“一表申请,一窗受理”,有力支撑了“全链条”审批服务。

  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行政审批局的组建,无差别受理窗口将是支撑“全链条”审批服务的有效形式。因为在完善行政审批局内在运行机制基础上设置的无差别受理窗口,可以让企业和群众在任意窗口办成任意事,不再为跑哪个窗口而烦恼。

  优化服务流程设计

  实施“全链条”审批服务的关键在于优化审批服务流程设计。在以部门为主导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下,审批服务流程是分散的。可以说,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涉及多少部门就有多少个流程,形象地说就是“多事多流程”。而实施“全链条”审批服务就是要变“多事多流程”为“多事一流程”,因此需要对审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当然,这不是要另起炉灶另开张,而是要在之前审批服务流程整合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深化优化。

  其实,优化整合审批服务流程有两种重要方式:一是实体层面的,通过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优化整合;二是虚拟层面的,通过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整合。从实体层面看,要实施“全链条”审批服务,一方面应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的“应进尽进”,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尽量避免出现办理事项的体外循环。另一方面则应借助行政审批局组建之机,实施审批服务事项“全链条”划转,变外部流程整合为内部流程整合。从虚拟层面看,要实施“全链条”审批服务,应着力强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一方面推动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事项协同办理,另一方面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无缝对接,积极打造全天候、全网络、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

  实现政务数据共享

  实现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是实施“全链条”审批服务的重要基础。在以部门为主导的行政审批服务模式下,政务数据是由各部门独自收集、处理、存储和使用的,往往会导致数据“烟囱林立”,造成数据鸿沟,无法支撑“全链条”审批服务。目前,虽然各级各部门都注重加强政务数据的交换共享,但受数据标准不统一、业务系统整合不充分等因素影响,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水平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从支撑“全链条”审批服务的角度看,政务数据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都需要实现“全打通”。这需要“三管齐下”。

  一是深入推动政务数据标准化。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从政务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到交换、共享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着力解决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数据交换共享难的问题。二是建成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库。统一人口、法人、公共信用、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办事材料等数据,为“全链条”审批服务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三是着力推动各类业务系统。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垂直管理部门的专网接入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实现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保密数据外的全面交换共享,防止“全链条”审批服务出现数据链断裂。

  “全链条”审批服务既是各地各部门锐意创新的成果,也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换位思考,主动靠前服务,把“全链条”审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一定能够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打造出更加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