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大观
2020年12月24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4日第2076期 作者: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日前完成了对冬笋坝遗址的阶段性考古发掘,发现了较为集中的墓葬分布区,清理了一批代表性墓葬。其中,“船棺葬”是1957年以来重庆地区首次集中出土。

  “‘船棺葬’是巴文化比较典型的一种葬具。这些‘船棺葬’头朝长江。墓葬的陪葬品中有柳叶剑,是巴文化比较典型的兵器。‘船棺葬’在重庆地区仅在冬笋坝有批量出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代玉彪说。

  冬笋坝遗址是我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冬笋坝,地处长江左岸的三级阶地上,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代玉彪介绍,在发掘区内,共发现墓葬28座、砖窑1座,主体遗存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巴文化墓葬。截至目前,已清理出“船棺葬”4座、长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砖室墓1座,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出土铜器、陶器、琉璃器、铁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套)。

  据了解,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上旬,联合考古队对冬笋坝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前西南博物院(现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在20世纪50年代对冬笋坝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首次对冬笋坝遗址开展科学系统的考古和研究工作。

  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唐宁表示,未来将在切实保障出土文物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冬笋坝遗址保护规划,让文化遗产资源惠及民众。

  ◆“冬雪妖娆——沈阳故宫藏冬景书画展”近日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师善斋、协中斋开展,展出该院馆藏的明清及近现代冬景题材的书画作品30余幅。

  碎玉飞坠,琼枝横斜。自古以来,雪引来无数文人士子的诗心与咏叹。展览展出明代文徵明的《设色雪景山水图》、蓝瑛的《设色断桥残雪图》,清代张宗苍的《设色寒江钓雪图》等,或景色壮丽,或气象清幽,或肃穆凝寒。其中,清代张鹏翀50岁时所作《墨笔古木寒山图》为精品,画家用简率疏淡的笔法,描绘出曲岸杂树、一水横亘、秃峰荒岭的萧瑟景象。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李声能说,“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品格高洁的象征,古往今来常被作为书法、绘画的题材。展出的“明代三才子”之一徐渭所绘《雪蕉梅竹图》,画中短竹细梅,破蕉数叶,用笔简略而构图新奇。同时展出的还有清代画家恽寿平的《墨梅图》,金农的《墨笔梅花图》,黄慎的《设色踏雪寻梅图》,郑文焯、吴昌硕、商笙伯合绘的《设色岁寒三友图》等。

  (汇文)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