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古代斗鸡之趣
2020年06月03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3日总第1939期 作者:陈仲丹

  斗鸡是一项传统的竞技娱乐活动,是将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引诱它们相互攻击,观看者以此寻求乐趣。斗鸡这种活动,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雅俗互见。

  兴起后长盛不衰

  斗鸡与中国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且历史悠久。在中国,斗鸡之风的起源很早,春秋时已大为盛行。《左传》中记载了两个鲁国大夫间斗鸡的故事。他们为了使自己的鸡能够斗赢,各自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一人在鸡身上披上铁甲,另一人则在鸡爪上套上金属套子。《庄子》中曾提到,培养一只合格的斗鸡,要经过40天的调教,一直要驯得那只鸡“望之似木鸡”,它才会有很强的竞斗能力。所谓“木鸡”,是指它上场后就一心争斗,不受外界影响。

  此后,斗鸡活动长久盛行不衰。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在成为太上皇住进长安后,郁郁寡欢。据他自己说,以前交的朋友都喜欢斗鸡、踢球,一旦没有了这些朋友就不快活。刘邦于是就将父亲的这些旧友,都迁来与他同住。在河南郑州曾出土了一块汉画像砖,画像中间有两只雄鸡在交颈相斗,正处在难解难分之际。两边各有一戴高冠、着长服的人,在指挥各自的雄鸡向对方进攻。

  曹魏建安年间,曹植写过一首《斗鸡》诗,描写了宴会中主人和宾客厌倦了歌舞表演,提议进行一场斗鸡比赛:“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异独翱翔。愿蒙狸膏助,长得擅此场。”

  诗中涉及一个有助于斗鸡取胜的方法,即将狸(狐狸)膏油涂在鸡头上,据说鸡最怕狐狸,对方的鸡闻到狸膏油味就会胆怯。此外,还可以将芥末粉涂在鸡翅上,斗鸡时芥末粉散发出强烈气味,以刺激对手。庾信《斗鸡诗》中“狸膏熏斗敌,芥粉埃春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较为特殊的是六朝陈周弘正写的一首诗,他不是赞美斗鸡的勇猛,而是描写了一只盛年已逝的斗鸡——《咏老败斗鸡诗》:“少壮摧雄敌,眄视生猜忌。一随年岁衰,摧颓落毛驶。闲观春光满,东郊草色异。无复先鸣力,空余擅场意。”诗句慨叹昔日威猛的雄鸡已今非昔比,虽然春季来临,它却不能再上场酣战。在他的笔下,过去受人夸赞的斗鸡成了衰年的老败之物,充满了悲剧意味。

  驯养方式各有门道

  唐代文人韩愈和孟郊住在长安时,曾合力写了《斗鸡联句》:“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诗中的“一喷一醒”,是指斗鸡者往鸡身上喷水以使它振奋起来。对此,宋人樊茹霖也有佐证:“斗鸡今以水喷之,神气始醒。”而前两句的“大鸡”“小鸡”,则涉及斗鸡的个头大小,通常做法要按照个头大小为鸡配对,以使对手大小相当,但并非绝对如此,显然此诗所述决斗中的两只鸡个头就较悬殊。明代散文家袁宏道的《山居斗鸡记》中,也谈到两只斗鸡的大小不一,一只是巨鸡,另一只是美鸡。美鸡“其体状,较之巨鸡,止可五之一”。袁宏道观看两鸡相斗,“见美鸡或得一捷,则大生欢喜”。

  关于驯养斗鸡的具体情况,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谈得很清楚:要结草为墩,让鸡站在上面,把米放在高处,使鸡昂起头去啄米,这就能使鸡“头常竖而嘴利”;要剪短鸡冠,“使敌鸡无所施其嘴”;要“剪刷羽尾”,使斗鸡便于盘旋。至于斗鸡之法,周去非将之分为三个阶段(三间):“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其涎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者必胜,其主喜见于色。”这段描写具体而生动,说明斗鸡若要获胜除用嘴相啄外,还须使用铁距,甚至会出现“一挥距或至断头”的血腥场面。

  斗鸡要选择善斗的良种。周去非在书中谈到,要选毛疏而短、头竖而小、足直而大、目深而皮厚的鸡种。这样的鸡步伐沉稳,目光凝滞,每斗必胜。六朝时,最负盛名的斗鸡品种是“寿光鸡”。这种鸡身躯大,个头高,双爪锋利。当地人好斗鸡,寿光鸡良种十分珍贵。为防止外传,拥有这种鸡的人家嫁女儿时,要把鸡蛋煮熟后才能带走,以防女儿把鸡种带到夫家。清代的“九斤黄”也是著名的斗鸡良种,它体力足、凶猛、耐斗。清人李声振有《斗鸡》诗赞美道:“红冠空解斗千场,金距谁堪斗五坊?怪道木鸡都不识,近人只爱九斤黄。”

  朝野上下蔚然成风

  古代帝王中,也有一些是以斗鸡闻名的。其中,最热衷斗鸡的皇帝要数唐玄宗李隆基。在他还未即位前就爱上了斗鸡,当上皇帝后则建立了皇家鸡坊,从全国各地搜寻到上千只雄鸡,只只利嘴健距,羽毛美丽,养于鸡坊之中。他还选出六军小儿500人,专门负责驯鸡。在这500小儿中,领头的是年仅13岁的贾昌。贾昌本是个贫苦孩子,因善于斗鸡,被封为“五百小儿长”。

  每到节庆盛典,唐玄宗都要向人展示皇家的斗鸡。到时,乐队高奏乐曲,皇后、嫔妃跟随玄宗一起到场。贾昌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穿锦衣绣裤,指挥群鸡相斗于广场上,场面十分壮观。斗到一定时候,场上胜负已定,贾昌又指挥这些斗鸡强者在前,弱者在后,按顺序退回鸡坊。贾昌因擅长斗鸡被“天下号为神鸡童”,他的父亲也因此而受封。

  唐代的斗鸡之风还影响到当时的日本遣唐使,并由他们传入日本,在日本朝野流行开来。在日本的传统绘画浮世绘中,就有斗鸡的场景。此外,其他国家也有斗鸡的习俗,相传古希腊的雅典人每年要举行一次斗鸡比赛,在古罗马庞贝古城遗址的壁画上,斗鸡的镶嵌画至今犹存。柬埔寨吴哥古窟的浮雕中也有斗鸡的场面:两边的斗鸡者各自抱着羽毛光亮的斗鸡,他们身后有人在下赌注。斗鸡还是历史上英国贵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就将斗鸡场设在宫殿里,后来的詹姆士一世还任命官员,专门管理皇家斗鸡事务。英国有一种名为“威尔士竞赛”的斗鸡方式,不像中国的让鸡捉对打斗,而是在场内放进多只斗鸡,让它们混战一场。

  至今,国内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与斗鸡有关的遗址或地名,如山东曲阜城西北有斗鸡台,相传是春秋时鲁昭公斗鸡处;河南开封有斗鸡坑,因斗鸡场地低于四周地面而得名,位于城北里城东门外的广场上;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有斗鸡闸的地名,是六朝时京城内有名的斗鸡旧址。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