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隐匿、转化与更新——关于先锋文学30年的再思考
2016年07月29日 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陈晓明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无法套用西方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先锋派概念,但它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依然可以定义为先锋派。中国的先锋派在突破传统现实主义单一规范的时代变革愿望推动下应运而生,它有着中国当代文学渴望变革、与现代主义直接对话沟通的创新冲动。八九十年代历史深刻变动,先锋派式微,当代小说转向传统文化认同及其艺术规范,但先锋派的创新冲动并没有随同80年代的文学潮流终结而完全消逝,在一批始终有创新愿望的作家那里,例如,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余华、苏童、格非、阿来等人,先锋性的叙述手法始终隐匿包裹在常规叙事的内里,也构成当代小说始终要突破旧有规范的不安定的创新精灵。由此可以看到,先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始终不懈的创新追求。

  关键词:先锋派 现代主义 转化 创新

  作者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 100871)。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