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内涵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019年05月28日 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赵炎秋

  摘要:在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民”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人民观念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人民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习近平的人民观念是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社会的基础上构建的,包涵了更广的国际视野、更高的国际格局,既包括了全民,又注意了个体。不同的人民观念对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20世纪早期提倡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文学重视描写工人与市民;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重视乡村与农民,强调人物的阶级属性;新时期文学风格、流派的繁荣;新时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与人物的新变,都与“人民”内涵的发展和变化有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人民  文学

  作者赵炎秋,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长沙  410081)。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