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人意识形态到打通文学史——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模式分析
2016年01月08日 15: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刘旭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汪曾祺是中国文坛的奇迹,其最大的成功在于文言、民间话语与口语相结合而形成的“汪氏语言模式”。该模式率先构成对当时话语禁忌的突破,取得了“陌生化”的效果。汪曾祺小说从革命时代的“大众化”话语中汲取民间向度,从古典小品文中汲取自由式文人意识,可以说是赵树理与沈从文的糅合,从而促成了中国文学语言的革命性变化,构成与西方文学截然不同的语言模式。但汪曾祺小说“大众化”中的民间向度,并非指向下层人民,而是自由式文人个体化诉求的反映,藉此与周作人代表的京派一脉相承,成为“新启蒙”时代打通20世纪文学史的典型个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汪曾祺 语言模式 陌生化 民间向度 自由式文人

  作者刘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上海 200241)。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