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伟大时代成就伟大文艺,如何以习近平文艺思想为引领,谱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史诗,推动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是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研究者的历史使命。本期特约五篇稿件,力图从不同角度阐释新时代文艺的内涵。
张江教授提出: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新时代对文艺的迫切需要。文艺要做新时代的参与者、推动者、建构者。记录新时代,为时代前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成为时代的推动力量,这是文艺最本质的使命。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伟大实践,决定着历史的走向,也构成了文学艺术最丰富、最深厚的创作源泉,文艺工作者应以人民的伟大实践为中心,谱写新时代复兴史诗。
白烨研究员着眼于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提出文化自信决定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影响民族复兴。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递进与积累的结果,是从古到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的结晶,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永不褪色的鲜明标记。在理论批评和文艺创作中应突出“中华性”文化立场,彰显“民族性”审美风范。在文艺创作上,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写出“中华新史诗”。
丁国旗研究员从阐释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提出对文艺本质属性的界定,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根据时代的需要,尊重文艺特性,发挥文艺的历史使命与担当,使其更好地为时代与社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人民性”命题的理论阐述,科学总结和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体现出对新时代我国文艺发展阶段及其特殊规律的新的认识,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具体性。
段吉方教授从理论内涵上对文化自信的哲学维度、现实维度和世界维度加以阐发。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既包含了哲学层面的内容,也涵盖了历史和社会层面上的思想精华;文化自信的现实维度既指中国崛起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也指当前的文化现实;文化自信不是我们关起门来的自信,而是对人类文明的世界走向的新的观察。
杨向荣教授认为,在新时代的文艺语境下,反思西方理论的阐释向度,强化本土经验的可阐释性,是当下中国文艺话语精神品格建构的基石和基本立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话语的建构中,中国本土的实践经验应当是根,理论必须接地气,要有问题意识,能解决现实经验中提出的问题,才是真正鲜活的、有根的理论。
以上五篇文章,是本刊组织专家对习近平文艺思想学习研究的初步成果。本刊将结合文艺理论的建构、作家作品与文艺思潮研究的实际,继续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
新时代呼唤新文艺 张江
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白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 丁国旗
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段吉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精神品格 杨向荣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