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研究专辑
2017年09月13日 15: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段建军 李荣博 黄平 张晓琴 周燕芬 李斌

  编者按:本刊于2017年第2期刊发了一组贾平凹研究的论作,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热议。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对贾平凹这样重要的中国当代作家进行研究,本刊继续推出一期贾平凹研究专辑。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与学界一起努力,使得中国文学批评能够真正关注和研究中国当代作家和作品,从而更加合理、充分地理解和评价中国当代作家和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位优秀的作家不仅在于创作了多少作品和获得了多少奖项,还在于通过创作来探索、发展某种艺术风格,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西北大学段建军教授和商洛学院李荣博讲师认为,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风格成熟前的现实主义探索阶段、精神写实的意象性现实主义阶段、无字碑式的还原现实主义阶段、写集体无意识流变生成的还原现实主义阶段。其现实关切的视角也几次转换。在摹写“世相”时,更注重精神史、心灵史的“心相”刻画。以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意识”,融会佛老庄禅与古代哲学,缔造了民族化的小说意境和审美风格,重新熔铸了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小说技巧,开拓了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合一的独特的现实主义文学范式。

  文学创作中存在着“命题作文”的情况,这类作品水平参差不齐、评价高低不一。难能可贵的是,贾平凹的《高老庄》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并进行了形式的创新,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华东师范大学黄平副教授认为,“订单式”文学生产下创作的《高老庄》,仍然坚持着贾平凹自己的写作逻辑。不过,作品本身远比作者的写作意图“复杂”,其深刻表现在“形式”上的创新:以“双重视角”展开叙述。两种不同观察视角的互相缠绕,使得“高老庄”的内涵格外复杂,且二者本身都包含着悖论性的自我否定,保持着微妙的反讽。同时,贾平凹一直念兹在兹的“现实”与“意象”的处理,也比他之前作品要成功得多。单纯就小说艺术而言,《高老庄》可能是贾平凹最好的作品,或许作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文学中出现的文化符号往往有着比其现实存在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也成为作家处理现实问题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西北师范大学张晓琴教授认为,《秦腔》直接以秦腔为题,用简谱和锣鼓经将秦腔直接化用为小说正文,形成一个独特的文本。秦腔是西北地区乡土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它的衰落意味着西北地区乡土文明的衰落。贾平凹在《秦腔》中呈现并深思了当前农村的土地问题。他运用生活流的写作方式,将意识流转化成一种生活原始样貌呈现,形成了密实的生活流。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叙述者引生是个疯子,他的疯癫实现了叙述上的自由,并让《秦腔》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泥沼,拥有了精神性叙事的品质。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五四以来的文学遗产,都是当前文学创作的财富,也是文学批评的宝贵资源。西北大学周燕芬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斌认为,《高兴》和《极花》叙述农民进城后的生活及命运,共同成为新世纪以来“底层写作”的力作。叙述风格上,前者俏皮、幽默却让人“笑中带泪”,后者凝重、悲苦而让人“欲哭无泪”,但二者内在的悲剧性却是一致的。叙述手法上,两部小说都用了第一人称平民式的叙述视角,以自我映现的语言形式强化了对底层人生诉求的认同,并赋予“刘高兴”和“胡蝶”理想的人性意涵与人格光彩。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左翼文学潮流到新世纪“底层写作”这一脉络观照贾平凹的创作,《高兴》和《极花》将会因其迥异于前人的艺术探索,显示出独到的思想和美学价值。

  “当代作家聚焦”栏目,我们还将继续办下去,使之成为本刊的一个品牌。通过这个栏目,倡导本刊创刊时提出的“有思想、见品格、出锋芒”的文学批评新风,以期丰富和推动当前文学批评的发展。

  贾平凹的现实主义探索及其贡献  段建军 李荣博

  动荡中的平衡:贾平凹《高老庄》的小说艺术  黄平

  悲怆的秦声——重读《秦腔》  张晓琴

  《高兴》与《极花》:左翼传统下的另类“底层写作”  周燕芬 李斌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