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研究新论
2017年05月23日 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刘克敌 周维东 李宗刚 竺洪波

  编者按: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中国现代具有特殊意义,他的丰富性、矛盾性、现代性向人们展开了不断阐释的可能性与多维空间。不过,近年来出现一种很不好的现象:研究者过于随意地解释甚至否定鲁迅,于是一股“反鲁”之风甚盛。鲁迅不是不可以批评,但不能失去基本的公正立场,更不能无视历史事实和断章取义。本期约请了四位学者,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和发现鲁迅,希望对“反鲁”之风有纠偏之功。杭州师范大学刘克敌教授认为,鲁迅的学术研究长期受到遮蔽和忽视,鲁迅独特的治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从中外学术资源中汲取精华的过程值得研究,要置于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建构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梳理,更要建立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之上,在此基础上可以确认鲁迅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开创性和独特地位。四川大学周维东教授认为,鲁迅反传统思想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提供了面对传统时的平衡点,即在“人”的立场上审视传统,凡有利于人的传统就应该弘扬,而对于那些束缚和制约人的传统,则要在质疑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如此,传统才可能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应避免陷入“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中。山东师范大学李宗刚教授认为,鲁迅与其他文人的骂战是个人的社会权利获得一定程度保障的表征,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思想交锋促成文人间的骂战,这对杂文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鲁迅成长为一个伟大作家的过程中,包括骂战在内的文学论争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华东师范大学竺洪波教授认为,对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一中国现代小说学的开山之作,既要在情感上予以同情之了解,又要在理性上予以历史考察,不能简单否定。检视《西游记》的研究史,能真切地还原鲁迅,客观对待鲁迅的学术遗产,以便在学术史的视阈总结、评价鲁迅的学术贡献。期待这组文章能引发进一步讨论,以塑造不断丰满的鲁迅形象。

  “文学家鲁迅”与“学者鲁迅”  刘克敌

  “反传统”话语的形成及其问题——重新认识鲁迅的反传统思想  周维东

  如何辩证地看待鲁迅与其他文人的骂战  李宗刚

  在学术史视阈评价鲁迅——从一种否定《中国小说史略》的错误观点出发  竺洪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