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与理论”专题(下):当代中国政治学中的概念议题
2020年08月31日 15: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

  编者按:概念之于理论,如同砖石之于房屋。概念之坚实与韧性,决定着理论的生命与延展;概念之意涵与流变,影响着理论的形态与演化。围绕当代中国政治学中一些重要概念,本组专题约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肖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虞崇胜、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商红日等,就现代国家、人民、政治发展等概念展开研讨。他们通过对概念的细致梳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表达了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知识生产、学科自主性乃至政治实践的宏大关怀。肖滨指出,由于中文的国家概念在与英语对接时面临着“一对多”的词语选择问题,使得国家理论、民族与民族主义议题以及民族—国家研究等陷入“学术沼泽”。走出“学术沼泽”,根本在于确立概念建构的自主性,既要在准确把握近代西方“国家”概念演变的基础上对接西方国家概念,也要承接中国传统国家观向现代国家观转型的知识遗产,并通过对术语的升格、降格、分拆和统合等不同方式来应对概念对接中的各种问题,进而最终确立现代国家概念框架,从领土—国族与国民—国家统治系统三位一体的框架来理解国家的内涵。虞崇胜等基于对不同时代、不同场域中人民语义的梳理,批判了笼统抽象地将人民看成整体,碎片化地将人民看作个体,将人民视作乌合之众,以工具主义的方式对待人民等典型误读。他们强调,要精准把握新时代人民的多重内涵,需要充分认识到人民在党民关系中的特殊定位,完整把握人民的社会属性与政治属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方略和重要原则。商红日考察了兴起于二战后西方国家,指向非西方国家政治“不发展”状态的政治发展话语,指出其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在知识体系建构层面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文本间关系,从而被置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更大时空语境,政治发展成为时间语境中人类政治史的普遍现象与空间语境中不同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政治实践层面,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实践构筑起了现代世界历史的新地标,突破了政治发展的原初语境和语义,从而赋予政治发展以关怀人类命运的新意涵。 

  扩展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国家概念 

  作者肖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广州 510275)。  

  “人民”概念的中国语境与语义 

  作者虞崇胜,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武汉大学教授;余扬,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博士后。(武汉 430074) 

  政治发展话语的中国语境和语义重置 

  作者商红日,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上海 200234)。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