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前景广阔
2020年08月31日 08: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1日总第200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近期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重磅信息,将增设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有受访学者表示,发展交叉学科是大势所趋,更好地解决问题要求学科之间更深入的交流与融合。交叉学科的“交叉”不是将两个或多个学科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要以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找到不同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培育出新的学术增长点。

  体现时代发展需求

  “交叉学科具有知识资源汇聚、人力资源聚集的特点,在相关学科的直接支持下,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所教授王续琨认为,这正是交叉学科受到重视的原因。大量交叉学科的创生,拉近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快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进程。特别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大量交叉学科,架起了两大知识板块相互沟通、紧密合作的桥梁。这类交叉学科生成于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差异较大的母体学科之间,是“远缘联姻”的产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能够对其他交叉学科的孕育产生辐射或催生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仲林认为,现代科学发展迫切需要交叉学科能在学科分类中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单一学科人才培养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亟待建立学科与跨学科(交叉学科)协同发展的培养新机制,培养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才能不断回应时代要求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提出,应赋予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同等地位,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交叉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则以问题或领域为导向灵活设置,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活动。

  学科专业目录是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申请、人才培养、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的“法定”依据。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表示,交叉学科门类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项目资助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交叉研究方向的资源投入,改变以往新兴交叉研究项目立项困难的局面。

  凝聚学科发展力量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与科研院所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和交叉学科平台,集中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力量,对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开拓性探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段伟文总结了近年来交叉学科研究的三个特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交叉研究方兴未艾,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凝聚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的重要方向,重大科学前沿难题、大科学工程、先进装备技术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成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的焦点。二是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在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有突破性发展,不仅产生新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方向,还在智慧城市、智能化建设乃至智能电网、智能化医疗管理等细化领域有所创新。三是人文社科领域与认知、计算、数据和智能科学的交叉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增长点,如脑科学、认知科学与哲学的交叉研究、计算社会科学等。

  一直从事脑科学、认知科学与哲学交叉研究的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教授李恒威告诉记者,通过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推动交叉学科研究的做法取得很好的效果,也得到很多高校认可。目前,很多高校采用大类招生,打造通识教育课程,推出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等跨界学习项目,培养更具开拓性的人才。早期的交叉学科研究平台的交叉融合多浮于表面,然而通过交叉学科平台招收研究生,并对其进行联合培养,可以让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交流,更好地培养交叉学科方面的人才。

  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张志强表示,近年来,学科交叉研究主要包括学科交叉理论研究、测度研究、相关规律研究。理论研究是指人们基于理论知识和经验判断,对学科交叉发展的基础进行总结归纳。测度研究是指区分和衡量学科交叉度的研究。相关规律研究是对学科交叉研究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总结和挖掘,目前对“哪些因素促进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反过来促进哪方面发展”“真正学科生长点是什么”等问题的探讨较多。

  探索交叉学科研究范式

  并非所有交叉学科都是学术生长点,未来交叉学科发展的导向应该是什么?张志强表示,社会需求是交叉学科产生的土壤。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亟须解决的综合性现实问题,是推动交叉学科合作的根本力量。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能否通过交叉学科或者学科交叉研究更加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才是根本目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操太圣说,交叉学科本身是不固定的,因不同学科的交叉也会有不同组合,交叉学科研究有赖于高校的审时度势和专业判断。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各高校要坚持学科交叉研究的本真目的,即指向知识创新,在校内为学科交叉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精心培植学术创新能力强劲的交叉学科。在注重知识创新的同时,交叉学科研究还要有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能积极主动地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段伟文提出,交叉学科的发展主要以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科互动、交叉融合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原有的问题在学科交叉视域中得到更为系统深入的透视,获得新的认知和有效的解决,使交叉学科的知识方法理论和思想不断积淀创新,构筑起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在现实的学科建设中,对于交叉学科聚焦的问题及其凝聚的学科需要,应以系统深入的调研为前提,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在不断反馈与迭代中寻找恰当的发展路径。

  “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方式不仅需要自下而上的探索,还需要自上而下的组织。”李恒威表示,自上而下的规划和组织,能更好推动交叉学科组织创新,产生更强的组织赋能。但在进行交叉学科资源配置时,要充分地调研和排查,还要精准化资助和精细化管理,鼓励自下而上的自然成长的交叉学科问题研究,给予其宽松的环境,还要在国家重大战略的交叉学科研究上作出适当的引导、组织和把关。

  “交叉学科的设置需注重理论创造力,文理交叉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刘仲林建议,交叉学科门类应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设置。学科交叉的整体性、一般性研究领域,要关注交叉学科现象、历史、政策、体制、规律和方法等方面,为交叉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研究人才。设置具体的交叉学科或研究领域时,既要防止一哄而上,也要防止门槛过高。新型交叉学科的成熟程度不一,要制定不同标准分类对待,如设置处于孵化阶段的探索性交叉学科、处于中试阶段的成长性交叉学科和处于推广阶段的成熟性交叉学科三个层次,通过一定时间的试点实践,方能正式列入交叉学科门类下。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