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为在新形势下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正是当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而做出的实际行动。
更加关注中国文学现实
探讨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时不能回避的重要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西方文论应是中国当代文论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当代文论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借鉴西方文论的优秀成果,并更多关注中国的文学现实,实现中国文论的理论创新。
在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建刚看来,西方文论进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尤其是经过新时期以来的全方位引进和研究,西方文论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文论建构的外来资源,而且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文论、现当代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等相并列而成为当代中国文论的主要形态之一。西方文论参与和介入中国问题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中国学者对待和审视西方文论的视角和态度也有所不同。这使得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形成了作为知识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他者和自我镜像等不同的“身份”。对这些身份的认同差异,也彰显着新时期中国文论建构过程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昆山杜克大学特聘教授宋哲民认为,中国在文学阐释学的文论领域,仍然处于吸收和模仿西方话语体系的文论关系的状态。如何总结“中国文论”,构建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体系,成为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必然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直面当代的现实问题,才能有效推进创新文论理论基础的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文论应具备世界意识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勇认为,世界是由各民族不同文化构成的,文化之间的差异应得到尊重。只有选择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对话,走出自我文化的封闭空间,才能通过了解其他文化而吸收其有益的成分来发展自己;同时也能为其他文化提供其所需的成分,而得到他们的尊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会长党圣元表示,作为当下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创新性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构建,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崛起后对文化崛起战略布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王宁表示,西方的文学和文化理论对中国文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以及人文学术的国际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推动中国当代文论的国际化进程,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予以重视,也需要一些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者型批评家意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具体行动。
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刚表示,近年来,涌现出四股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生力量,即文艺“四新”: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文艺“四新”在促使艺术向本源的回归中,重构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使艺术向人的主体性生成、向人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生成、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迈进,展现出新时代的“人民的艺术”形象。作为地道的本土文化现象,文艺“四新”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审美经验,是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刚表示,进入21世纪,全球人口和资本加速流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的联系空前紧密,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增加。这些变化深刻改变了世界文学研究的样貌,其学科领域、话语表述、文学实践等都产生了明显变化。因此,中国的世界文学学者有必要构建出符合中国视角的新理论,以适应新世纪以来经典化的作家与文本的文学实践。未来中国特色文论的理论建构将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指导,以中国百年文论新传统为逻辑起点,从中国文学实践经验中提炼文论思想,从而在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为中国特色文论的建构奠定基础,不断促进中国特色文论的创新。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