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吸引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与研讨。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了何种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注重发展投资 促进文明互鉴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全球事务研究所所长埃里克·伯格洛夫认为,经历了40余年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之后,中国正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与智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在基础设施方面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剑桥大学耶稣学院中国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中西方的桥梁,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部分。“一带一路”重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关系,基础设施带动商业关系发展,而商业关系对于增进互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参与各方不仅能够加强国际贸易,也能够促进文明互鉴。
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称,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扶贫成果举世瞩目,国际社会需要学习中国清晰的长期发展规划能力。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要归功于其对教育的投资,以及对改革开放及和平发展的诉求,这些都值得借鉴。
9月4日,美国摩根大通公司表示,计划将从2020年2月28日起,将中国国债纳入旗下多项指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将吸引更多海外投资,并增强自身金融治理能力,中国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更多中国资产被纳入全球金融市场指数,表明国际投资者相信中国本币债券市场,流入中国的投资将增长,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一级市场环球总监罗伯特·巴恩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展沪伦通业务彰显了中国开放与改革的决心。中国的开放与发展惠及国际社会。
增强国际合作 扩大国际共识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凯瑟琳·莫顿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自身实力,同时也有益于国际社会,这是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识。中国经济实力上升,科技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了互联互通。
牛津大学凯洛格学院教授克里斯·罗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英两国未来的学术合作前景广阔。中英在构建互利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学术技能和批判性思维。中英在教育领域具有较好的全球声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是世界排名前列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同样享誉全球。大学、智库之间的人文交流将更加丰富多彩,在增进双方理解的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尤其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中英双方将发展更多有意义的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持续提高,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增速加快。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较上年增长11.8%,并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同时,中国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再创历史新高。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较上一年均有增长。罗利认为,中国科研投资不断增加,科研环境持续优化。未来中国科研投资结构将继续优化,有助于提升中国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撰文表示,中国的科技能力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建立高效、成本更低的科技基础设施。
深化理解互信 推进共同发展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克里·布朗认为,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深入,世界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休戚与共。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同世界分享智慧与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的世界观,表达了中国对未来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构想,即未来的世界是共同发展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罗利认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好愿景。通过在实践中阐释“共同体”的内涵,如就业水平、环境标准,以及阐释如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具体措施,可以使国际社会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本报伦敦9月8日电)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