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荀学研究的复兴、动因与进路
2021年07月13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13日第2206期 作者:王国明

  自韩愈彰举道统,病荀小疵,宋明以降,荀子屡遭贬抑,嘉靖之际,更遭黜庙。虽乾嘉时期荀学有所复兴,但迅即受到近代“排荀”运动的冲击。在扬孟抑荀的道统基调和近代政治裹挟之下,荀子几乎成为“执拗的低音”。

  荀学复兴与当代荀学热。然学术流变,与时转移,今世学林对于荀子的学术地位与思想评价已显出客观公正之趋向,以致近年来学界出现“荀学复兴”的热潮,其迹有七。一是学界的呼吁。如陈来在《荀学与大陆儒学的复兴》一文中提出荀学是当代大陆重构儒学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姜广辉发表《应重新评价荀子的历史地位》,呼吁对荀子历史地位的重新肯认。二是新理念的提出。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提出“新四书”构想,以《学》《庸》回归《礼记》,增入《荀子》,仁礼并重,统合内圣与外王,重构儒家经典体系。三是倡议荀子入祀。2017年11月4—5日,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多位学者在山东济南参加“荀子思想与治国理政”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应当重新评价荀子的历史地位,并为荀子被逐出孔庙深感痛惜,遂由郭齐勇、朱汉民、颜炳罡、赵法生等十位教授联名发起《荀子入祀孔庙呼吁》。五是学术研讨会增加和荀学论文受关注。从2012年到2018年,邯郸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联合在邯郸连续举办了四届荀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六是成立学会与创办刊物。2014年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成立,选举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为首任会长,极大地推动了荀学研究。全国多所院校亦纷纷设立荀子研究机构,如坐落于荀子故里邯郸的邯郸学院素为荀子研究高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复旦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荀子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荀子学院、山东兰陵东方荀子研究院等均有相应的荀子研究队伍,相互合作紧密,形成荀子研究联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还专门创办了《荀子研究》辑刊,已连续出版第一、第二辑。七是海外汉学的重视。“荀学热”在海外也有所呼应,涌现出大批荀子研究者,如约翰·诺布洛克(John Knoblock)、金鹏程(Paul Rakita Goldin)、柯雄文(Antonio S. Cua)、何艾克(Eric Hutton)、艾文荷(Philip J. Ivanhoe)等,甚至形成以南乐山(Robert Neville)、白诗朗(John Berthrong)为代表的具有尊荀倾向的“波士顿南岸儒家”学派。种种迹象表明,一度沉寂的荀学迎来了可喜的变化,无怪乎日本佐藤将之教授称“二十一世纪可以被形容为荀学复兴的时代”。

  否极泰来与其命维新。近年来,国内荀学复兴的出现,不仅与民族文化复兴的现实语境有关,更是来自儒学自身的当代取义,是对宋明以降以及港台新儒家心性儒学的纠偏补弊,进而返本开新,更好地参与当代思想文化对话,以打破儒家“博物馆化”的僵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面临深度融合的时代课题,重构儒学的呼声日渐高涨。这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使命,也是儒学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内在要求。儒学要有所作为,除在心性伦理上提供价值外,还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现代国家治理贡献智慧。那么,重新省思过去关注不够的荀子思想便成为创新儒学的一大助缘。荀子隆礼重法、化性起伪、义利两有、劝学重行的经世品格正可提供重要的内生思想资源。此外,近年来礼学、春秋学等经学研究的升温,也为与之关涉紧密的荀学复兴营造了良好氛围。国外对荀学的关注,同样有着多方因缘。首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西方对中国哲学日趋重视,这使得海外荀学研究迎来契机。其次,与西方社群主义运动和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有关,如南乐山就主张移植荀子的“礼”以挽救西方社会问题。此外,荀子注重逻辑的思想特征,也较为符合西方分析哲学的口味,如柯雄文便是从分析哲学出发研究荀子思想的典范。

  百花齐放与美美与共。自目前视之,当代荀学研究大致可判分为五大范式,如用一不甚恰切的比况,或可借禅宗所谓“一花开五叶”之喻,兹略述如下。

  一是哲学研究范式。这是目前荀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也是最具活力的一支。其特色在于注重荀子思想的深度阐发与创造性诠释,并积极参与当代思想文化对话与重建。此范式下的具体研究各有特色,如林宏星《差等秩序与公道世界:荀子思想研究》、路德斌《荀子与儒家哲学》、周炽成《荀韩:人性论与社会历史哲学》等侧重荀子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李哲贤《荀子之名学析论》、王堃《自然语言层次的伦理政治效应——荀子“正名”伦理学的元语言研究》等偏于荀子名学或语言哲学研究。

  二是概念史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路径以荀学中的范畴与关键字研究为重心,择取重要范畴,一门深入,形成众星拱月、以一总多的形态面貌。国际著名荀学专家佐藤将之教授的《荀子礼治思想的渊源与战国诸子之研究》《参于天地之治:荀子礼治政治思想的起源与构造》是典型代表。此外,还有陈光连《荀子“分”义研究》、陈伟《荀子“分”思想研究》关于“分”范畴的研究等。

  三是荀学史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路径侧重荀学在历代的接受史研究,如马积高《荀学源流》、徐平章《荀子与两汉儒学》、刘桂荣《西汉时期荀子思想接受研究》、强中华《秦汉荀学研究》、刘涛《宋代荀学研究》、康廷山《清代荀学史略》等。

  四是文艺美学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路径主要研究荀子文论、美学,如陈昭瑛《荀子的美学》、陈迎年《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刘延福《荀子文艺思想研究》《荀子诗学研究》等。

  五是文献考据与语言学研究范式。人文学研究的第一要义是能读懂文本,故该范式对于荀学其他研究范式具有奠基性意义。前者延续清代朴学传统,重视《荀子》文本的训诂考释,如高正《〈荀子〉版本源流考》、王天海《荀子校释》、张觉《荀子校注》、董治安等《荀子汇校汇注附考说》、廖名春《荀子新探》、林桂榛《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等。后者则采用了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代表学者有霍生玉、于峻嵘、鲁六等。

  以上五类,兹举荦荦大端,以鸟瞰当代荀学研究版图,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不管哪种方法,在性质上并无高下优劣之分,皆各具胜义,不可或缺,彼此激荡,互相融通,共同推动了当代荀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且在实际研究层面,不同方法之间亦有交叠重合,并非泾渭分明。究极而论,方法毕竟还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换言之,正是荀学的丰富性和荀学议题的复杂性,才导致方法取径上的差异与融合。

  (本文系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创意研究计划项目“出土文献与荀学考论”(CXCY19-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