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两会时间”,世界的“中国时间”。3月4—11日,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扎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奏响新时代团结奋进的时代乐章。在充满希望的三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胜利闭幕。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意义重大。广大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新征程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两会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2024年全国两会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坚定了信心,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两会的召开不仅发出了奋进新征程的号令,更加凝聚了同心共圆梦的强大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表示,2024年全国两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首要任务,凝聚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举措,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李国强进一步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殷殷嘱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旗帜和灵魂,把新时代文化使命扛在肩上、举在头顶,不折不扣地把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在实处。
“今年的两会处处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传递出以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决心和信心。”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倍感振奋。他尤其关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相关内容。杨振斌表示,高校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科研组织模式和范式变革,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2024年全国两会处在喜迎新中国75周年华诞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历史节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观大势、谋全局、明方向,在回顾总结过往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科学谋划了未来发展目标,进一步擘画出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与施工图,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擘画崭新图景 坚定发展信心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两会闭幕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深感“干劲十足,大有可为”。他表示,通过两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我们实现了进一步汇聚众智、凝聚共识、谋划蓝图、明确路径。通过两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日益成熟,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两会,我们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的理解持续深化,更加自觉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决心信心更足更强。
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心潮澎湃,这是她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在今年的履行职责过程中,她再次深深感到,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数据资源的作用日益彰显、地位不断提升。为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规范管理,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积极开展学科间、机构间、领域间的跨界合作,着力建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合力。
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的重点。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表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论上要加强研究和阐释,在实践上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
“今年两会对当前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作了深刻总结,并对今后经济工作的开展做了全面精准布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提交了多份关于“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说,当前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对这些相应从业者的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要有新的制度设计,不能简单照搬传统体制下劳动合同的制度规范。此外,要聚焦城市更新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使城市的服务消费得以更好发展,增加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促进服务人员和服务需求之间的空间匹配,从而提升城市活力。
“今年两会传递出我国经济充满活力和韧性,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烈信号,这令我感到鼓舞和自豪。”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长期关注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及法学教育相关议题。他向记者表示,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科学应变,顺应国际交往和跨国市场变革新形势,积极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加速涉外法治人才和智力成果的供给侧改革,发挥好现代大学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衔接方面的融合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主动求变,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新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赋能,加速数字化教学手段创新和空中课堂建设,关注教学全链条的算法伦理和数据安全,推进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战略行动。
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策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认真落实大会确立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相信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议题。”陆铭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通过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研究、国际比较来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并把这种普遍规律与中国具体国情进行更好的结合。既要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把中国现实和历史的各种各样的特殊性考量进来,为国家发展,特别是重大战略问题咨政建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关键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格外凸显。伴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服务效能的提高,特别是文化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人民大众的文化获得感有效增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范玉刚表示,文化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未来,我们要更加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筑牢中国崛起的思想价值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文化动能,在遵循“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中,以学术创新和思想价值创新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体系不断健全。
不久前,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作为史学研究者,李国强表示,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坚强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全国史学力量,加快推进《(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和《中华民族史》编撰,强化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价值阐释、理论研究,建立文物保护、文物安全、文物利用的科学体系,大力推动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的相互融合,努力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派,以更好更多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的史学成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心聚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
展望未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信心满满。她提出,在新征程上,教育战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聚焦回答好时代问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要主动服务对接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需求,系统塑造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提出,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核心技术突破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人才支撑、科技赋能等方面大有可为。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要把高校人才集聚的“势能”转化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另一方面,要以“四个面向”为主线,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双区”发展需求,构建追求卓越的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体制机制,超前、全局谋划,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杜志章看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两会精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传递到广大群众中去;加强理论研究,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深入研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锚定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等目标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检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各方面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如何当好两会精神的积极宣讲者、准确阐释者?曹文泽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要认真做好两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工作,深入领会、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面临很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高度的学术自觉,加快对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探索,提出有前瞻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回答和建议,为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主动担当作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关切,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拿出实策,承担好咨政建言的光荣使命。
踏上新征程,阔步春风里,建功新时代。最根本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奋楫扬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