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咖啡历史透视“西方中心论”的话语操纵
2024年03月11日 15: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1日第2849期 作者:邢媛媛

  小巧的咖啡豆,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历史。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15世纪流行于阿拉伯世界,时兴于17世纪的英国。18—19世纪资本家搭建的“咖啡商业帝国”,书写了欧洲列强的侵略史。咖啡的盛行不仅显示出东方文明的智慧,而且揭露了资本主义血腥的崛起之路,为我们解构“西方中心论”提供了独特视角。

  咖啡的起源

  作为全球性商品的咖啡,被打上深刻的西方烙印。提到咖啡,首先会想到这是西方饮品。但仔细探究咖啡的历史起源,就会发现其中充满亚非拉文明的智慧和贡献。不过在“西方中心论”话语体系下,其他文明被界定为落后文明,其先进性和贡献被竭力贬低,文明成果被刻意忽视。“西方中心论”企图以此来凸显西方的中心地位,把西方殖民侵略美化为帮助“落后文明”发展,宣扬“侵略有功论”。

  埃塞俄比亚在一千年以前已有分享咖啡的仪式,而欧洲最早喝咖啡的记录出现在1615年。10世纪前后,咖啡作为药饮由苏菲教派传至也门,微量咖啡因被视为神的力量源泉。至少在14世纪,咖啡在阿拉伯半岛已被当作饮品。15世纪中期,伊斯兰宗教领袖、科学家盖玛勒将这一神秘饮料公之于众后,神饮转变为大众日常饮料,饮用咖啡的习惯得以在阿拉伯诸多地区形成。

  咖啡从药饮、神饮转变为方便携带并传播的大众饮品,与古代中国的茶饮文化密不可分。阿拉伯地区和阿拉伯海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与互鉴在商业活动中得以强化。苏菲教派在13世纪到达中国,并接触到中国人普遍饮茶的习惯,教徒开始尝试饮茶,并有可能将茶当作宗教礼仪中的辅助用品。郑和七次下西洋所携货物中,有大量丝绸、瓷器和茶。他多次造访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国家,这一地区是阿拉伯与埃塞俄比亚通商的重要区域。因此,中国人将植物浸泡在沸水中提取精华的冲泡观念随即传播开来。

  通过咖啡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出咖啡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但在“西方中心论”话语下,东方文明被西方人为“过滤”掉。东方深厚的文化智慧在几个世纪中被忽略,并遭受西方殖民主义打压,在西方工业文化压迫下屡遭侵蚀。因此,西方并无资格对非西方文明持藐视、贬低和排斥态度,更无资格试图把非西方文化纳入西方文化的轨道。

  咖啡的传播

  咖啡早期的传播由土耳其完成。奥斯曼帝国占领拜占庭、征服埃及、攻入也门后,咖啡饮用之风被带至伊斯坦布尔,咖啡由此遍传整个帝国。

  奥斯曼帝国通过外交与战争将咖啡传播到欧洲大陆。苏丹派遣大使索里曼·阿伽前去巴黎谒见路易十四,商量结盟对抗哈布斯堡王朝。被冷落后,机智的阿伽用咖啡取悦公爵夫妇,很快他得知:法国真正关心的是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边界保持稳定,无心与东方结盟。咖啡使阿伽搜集到法国关于东方世界态度的情报,这无疑影响到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政策。1683年“维也纳围困”成为欧洲历史与咖啡历史的一次关键融合,土耳其军队撤退后给奥地利留下了咖啡。咖啡像接力棒一样被传到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咖啡刺激了与帝国主义相连的殖民扩张与侵略性商业文化。曾有史学家形象地描述:“阿伽的外交使命失败了,但咖啡成功了。”

  土耳其不仅将咖啡带到西方,也将咖啡文化传播到西方。1554年,伊斯坦布尔开设第一家咖啡馆。从此,欧洲旅行者、商贾、探险家在土耳其境内接触到“黑色吟酿”和咖啡馆文化。伊斯兰咖啡馆所拥有的许多特征,被欧洲基督教世界所吸收、借鉴,潜移默化改变着欧洲人的观念和传统日常生活方式。将咖啡馆民主作风发扬最彻底的地方,就是伦敦著名的土耳其人咖啡馆,首个代表现代民主主义的投票箱在此诞生。咖啡在英国催生出一种新的极具近代早期时代特色的咖啡馆文化,“咖啡馆人”(政治家)初步约定社会交往模式,由咖啡馆促成的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在法国、西班牙和美国都导致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运动。咖啡馆孕育了西方文明演进过程中的观念、信仰、态度、标准和期望,贯穿西方整个近代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呈现出近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咖啡的传播与咖啡文化的普及是世界各地区文明相互借鉴的结果,体现出“东学西用”,破除了“西方中心论”者的“西方优越性”论调。“西方优越性”是“西方中心论”的立论前提,强调西方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东方是愚昧、专制、落后的。实际上,人类进步是不同文明相互滋养、相互引领、互相成就的结果,咖啡文化的普及则是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

  咖啡的全球化

  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无论在时间点还是地理分布上,都极其接近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地图。地理大发现、欧洲殖民海外与争抢美洲、跨大西洋贩奴贸易等都被咖啡统合起来,其隐藏的历史是对“西方中心论”本质最客观的揭露与破除。

  15世纪末开启的全球物种大交流使咖啡在更广阔的地域流转,咖啡在西方的传播反映出西方在东方攫取财富的历程。咖啡是英国放眼海洋、走向海洋、统治海洋的“黑色载体”。17世纪20年代,英国大力从也门采购咖啡,并在阿拉伯海、地中海一带交易,咖啡贸易成为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洋水域的抓手。

  欧洲殖民扩张推动咖啡种植向全世界传播。18世纪初,荷兰把咖啡引入爪哇培植,最先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种植业。爪哇岛民成为廉价劳动力。于是,巨额利益滚滚而来。咖啡产业在西半球的崛起更加迅猛。1730年,英国人将咖啡引种至牙买加;1748年,西班牙把咖啡带到古巴;1752年,葡萄牙把咖啡引入巴西。除了拥有适合咖啡生长的热带气候外,南美洲还拥有大量奴隶,能够以惊人之速建立起咖啡种植园。因此,种植园经济迅速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

  在具有帝国属性的咖啡贸易体制中,欧洲和美国在西半球进行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并倚仗远洋航行技术和武装暴力,建立起美欧非三大洲相连的资本主义贸易网络。咖啡调动了全世界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跨大西洋贸易网络则对不同空间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进行了重组,塑造了资本主义全球咖啡市场,构建出一座具有全球规模的等级分明的咖啡帝国,咖啡经济变成名副其实的、彻底的资本主义经济。逐利无疑是咖啡帝国崛起的强劲动力。咖啡经济所依附的国家,对外采取野蛮方式、无视他人利益,对内则推行保护性经济秩序。这正是资本家暴力获取原始资本积累的途径,是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前提,也是西方得以顺利转型的基础和保障。

  尽管西方资本主义将咖啡传播到全球,却没有将咖啡的福祉给予全世界人民。种植园主疯狂使用奴隶劳作,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英国依靠对海洋的控制,掌控着美洲一半的奴隶贸易,建立起让人类最为不齿的泛大西洋奴隶贸易网络。“咖啡贸易建立在奴隶的背上”,西方逐利咖啡,加速了南美洲土著居民和非洲人的奴隶化;土地掠夺改变了赤道地区的植被,成片热带雨林变成咖啡种植区,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至今犹存。

  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既是资本主义所描制,又是列强争霸的结果。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呈现出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为我们提供了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和构成等一系列问题的钥匙,帮助我们挖掘它所背负的巨大不平等的根源。从中可以看出,东方并非世界的边缘角色,西方也不一直是世界“中心”。可以说,咖啡的世界历史暗含着现代世界诞生的密码。

  “西方中心论”是西方为操纵世界而制造的说教,是狭隘偏执的世界观与历史观。西方殖民主义建构了包括非西方世界在内的世界历史图景,但是抹杀了非西方世界的伟大成就和贡献,制造出了西方主导的“西方中心论”这套霸权话语体系,并企图以此钳制亚非拉的独立自主发展。因此,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我们应该主动参与历史解释、积极参与话语角逐,批判“西方中心论”及“侵略有功论”,建构一个公平公正的话语环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