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召开
2023年12月01日 10: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日第2785期 作者:高莹

  本报讯(记者高莹)11月28—29日,第十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欧洲左翼党副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俄中友协副会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作开幕式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主持开幕式。

  高翔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旨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这一理念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反映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年来,不但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且先后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大会的一系列重要决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已经在国际上凝聚起团结合作的广泛共识,汇聚起应对挑战的强大合力,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百年变局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应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心和对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共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取得新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郭业洲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和强烈使命担当,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历史转折关头为世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变乱交织之际为国际合作凝聚了强大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丰富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从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支柱,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认为这是实现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他表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够更好地将人和保护自然置于所有政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以确保和平与进步的未来。

  李慎明表示,当今世界已开始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尽管全球社会仍然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正确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巍然屹立;世界各国人民在经历种种痛苦之后,必将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其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已进入到世界主要大国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政治背景之中。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持续稳步向前发展,两国在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等出席论坛并作大会发言。来自37个国家的80多位国外共产党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左翼社会活动家以及部分驻华使节参加论坛,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着眼于全人类解放的事业,自始至终关注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方向与现实路径。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充满光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力量应加强对话交流,不断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汲取智慧,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朝着光明的前途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国际合作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