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安全:新媒体语言研究的新思路
2021年04月20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20日第2150期 作者:马若宏 杜敏

    语言及语言引发的安全议题,见于幽微,不易察觉。语言安全往往不一定表现为生死攸关的危机、显而易见的危险,因此往往遇事则谈,无事则安。

  语言安全理论可以追溯到拉波夫(W. Labov)关于语言变异现象与人们语言使用中不安全感的相关研究。正因国外相关研究较多关注“语言不安全”问题,因此国外语言安全理论的核心术语是“语言不安全”(Linguistic insecurity)。“语言不安全”与国内“语言安全”的称说方式虽然不同,但二者实际上双轨并行,都是关注语言问题的安全化。国内语言安全研究在2014年国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语言规划、母语安全、外语能力等视域下的语言安全研究成果颇丰。当下,新媒体语言生活呈现出多维而蓬勃的生命征象,媒体深度融合让语言使用既显鲜活,也更具挑战。新媒体语言安全值得关注,同时语言安全研究的纵深发展,也为新媒体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语言安全研究反映时代变化

  从历时发展看,语言安全研究从拉波夫式的语言形式层面的研究,逐渐扩展到语言使用与身份的社会层面研究,后随着世界格局变化长期聚焦于传统军事层面的语言安全议题。但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于传统军事斗争的胜负观已不再适应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权益需求。很多对抗与冲突的形式和不安全的表现更趋复杂隐匿,这使非传统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语言安全研究也从传统安全议题向母语安全、语言濒危、外语安全、领域语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转变。从共时所需来看,语言安全是国家语言治理工作的重要维度,是新时代语言文字生活与规划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总体安全观指导下,语言安全研究寻迹历史观照现实,国际形势变迁中的语言安全研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许多具体而隐匿的问题中探微,形成了纵深发展趋势。同时,根据新时代国家总体安全观要求,语言安全研究作为微观组成部分,需要持续为国家语言治理工作提供学理思考与实践成果。语言安全研究的转向与拓展,为其具体研究实践开拓了视域。鉴于网络媒介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新媒体语言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成为语言安全治理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理解新媒体语言安全内涵

  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媒体不断迭代升级,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旧有媒体而言,实际上我们目前所说的“新媒体”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代媒体,与传统一代、第二代媒体相比,才称其为“新媒体”。新媒体领域的安全问题以信息安全与技术安全为核心,同时也包含着各类传信符号的使用安全,而语言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传信符号。陈章太曾提出“语言问题与语言安全关系密切,而语言安全与国家社会安全关系密切,值得关注与重视。所谓语言安全,我以为是指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能够满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不出现影响国家、社会安全的语言问题”。依据陈章太对语言安全的表述,新媒体语言安全是指:新媒体语境下,语言文字及其使用在媒介中呈现应有活力,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不出现影响国家、社会安全的语言问题。

  关于新媒体语言安全的研究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维度:一是考察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在媒介中的使用和变异情况,进而探讨汉语在新媒体语境下表达的合宜性、传意的准确性以及使用的规范化,将语言符号的滥用、误用、错用等情况析出并加以规范,保持汉语在各领域使用中的健康活力、文明与规范;二是调查新媒体言语社区中群域交际的态度与行为,维护新媒体交际的秩序以期形成良好的网络言语生态,如挖掘网络语言冲突、语言暴力等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与类型,并进一步给出语言层面的调剂策略等,促进新媒体领域语言和谐,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三是考察重大社会事件中的语情,为语言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做好服务。如重大社会事件中的新媒体语言应急与服务,重大舆情中的网络谣言治理,新媒体报道中的语言信度与效度等问题。发挥领域语言的服务作用,为人们的传信需求、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重视新媒体语言安全研究的价值

  语言及语言引发的安全议题,见于幽微,不易察觉。语言安全往往不一定表现为生死攸关的危机、显而易见的危险,因此往往遇事则谈,无事则安。当前,依赖于互联网形成的全民交际场域,催生出许多关涉语言的安全问题、舆情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语言治理、语言应急、语言服务等学术研究热点生成,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媒体不仅以传播方式和技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更以其虚拟环境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影响着现实语言生活和人们的语言观、价值观、安全观等。于国家、社会和个体而言,新媒体是当下生活中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从网民个体来看,新媒体语言安全研究的预期成果,如新媒体语言规范、新媒体交际策略和新媒体语言信息甄别与获取等问题,是为个体的语言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提升而服务的。在信息洪流中,助力每一个交际个体享受信息带来的红利,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生活,因此,新媒体语言安全最终是为人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的。从国家语言治理角度来看,新媒体所代表的信息世界,对现实生活影响巨大。很多社会问题是由网络催生或在网络上引爆的,并在网络环境中体现为语情问题。正如李宇明曾谈到的,“语言矛盾易于由少增多、由隐转显、由缓变锐,许多社会矛盾也可能用语言矛盾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新媒体语言安全既是语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良好的新媒体语言生态和完善的新媒体语言服务体系,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传信作用,对内上情下达、沟通民意,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语言安全为新媒体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以一种居安思危的极限思维,发现和预判新媒体中隐匿的语言安全问题;以一种对非常态问题的常态化思考,提升语言止损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能力,从而使语言生活的研究持续为和谐语言生态与和谐社会建设助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故事’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0BKS13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