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教育思想解读
2021年05月31日 09: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31日第2176期 作者:赵卓然

  12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盛期(High Middle Ages,11世纪到13世纪),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称其为“文艺复兴”时期。索尔兹伯里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是这一时期英格兰著名的教会知识分子,从他的作品、信件以及学者对他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没有谁能像约翰那样全面展示其时代特色。国内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约翰的政治思想领域,对其教育思想鲜有关注。事实上,约翰是中世纪西欧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

  突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约翰认为教育是美好生活的关键,通往幸福的路径首推教育,人们通过后天学习可以达到。约翰在其著述《逻辑论》(Metalogicon)中虚构了一个人物科尼菲西乌斯,通过抨击他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科尼菲西乌斯指出:“获得或者缺少修辞都是由天性决定的。为获得修辞而作努力是无用或多余的。”约翰针对这一观点指出:“人们忽视的时候,本性能力容易变坏,通过培养和关注可以得到提高……尽管天赋是重要的,但是不通过学习,就永远不会或极少地发挥作用……勤奋学习可以建设和保持最低级别的人类本质天赋。”与科尼菲西乌斯相反,约翰认为即使有天赋也首先需有指导的补充,然后要进行常规训练,才能获得修辞技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约翰参考了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西塞罗的著作,约翰接受了人类社会文明存在于雄辩的讲演和理性之中。讲演(修辞)是这样一种机制,将智慧转化为公共演说并且劝说人们追随自己的意愿,进而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约翰对亚里士多德认识论、伦理及心理的概念的运用继续证明科尼菲西乌斯的错误,有雄辩力的人要通过常规的训练,直到他能完全领会修辞学的原则。

  约翰进而指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比如教师的选择,有人会因自己的喜好或者教师的名声选择老师,而不是凭理性,有的学生完全按照教师指示做事,即便是错误的。因此,约翰建议在选择专业前要有大量的调查和广泛阅读,这样才能“显示自主决断权,在衡量所有选择的价值后作出明智的选择”。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一直保持大量阅读”。

  在约翰看来,人们只有通过实际经验的学习才能成为智者,“通过经验获得知识,这是同行动紧密相连的”。实际上这种经验主义的基础认为通往智慧之路,始于特定行为的练习,人们一旦明确要获得知识(智慧的前提),理性和理解的力量就会使人们获得智慧的果实。一方面,在约翰看来,教育理念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经验是智者要遵循的。另一方面,约翰指出:“我不同意那些摈弃自己时代好的东西,又抱怨将其推荐给后代。”先人同样犯了很多错误,与同时代的学者相比,他们不能作为当今的权威。

  学习七艺与古典学知识

  在具体学习内容方面,约翰认为七艺和古典学知识都有必要学习。中世纪时期延续古典传统,学校教授七艺(Artes Liberales,Liberal Arts,近代又称博雅技艺/教育或通识教育),具体分为“前三艺”(Trivium)——文法、修辞、辩证和“后四艺”(Quadrivium)——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法学、神学和医学等要在掌握了这些学科后才能进一步学习,其中神学被认为是“所有艺术的女皇”。约翰在法国求学12年,跟随多位名师,学习了七艺和神学。他在其著作《逻辑论》中表述了对七艺的维护:“‘诗歌为哲学的发源’,这是公理。此外,先辈告诉我们七艺学习非常有用,掌握了七艺,即使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会理解所有的书籍和文字。正如昆提利安所说:‘这些学习不会伤害那些掌握了的人,而是停滞不前的人。’”

  约翰同样重视古典学知识的获取,认为阅读和学习古代哲学家的著作非常必要,他们提供的知识非常有价值:“古代哲学家因天赋而著名,他们在自己领域所作的贡献被大众接受。通过学习这些有天赋的人,提供了解令人费解的问题的途径,在他们的帮助下,有很多成功的发现,使我们感到愉悦和钦佩。” 不用害怕阅读异教哲学家的作品,因为谨慎聪明的读者会摒弃错误,阅读范围应该广泛,“所有的作品除了一些被证明不需阅读的都要阅读,因为所有的作品都有实用性,尽管有时会错误地运用”。阅读时要有重点,比如关于道德哲学的著作需要仔细阅读。从约翰的著述中可见他引用了大量古典作品。当然,约翰作为一名神职人员,力图将古典融于基督信念,当古典经典与基督理念不符时,约翰毫无疑问地不再参考古典经典。

  重视伦理教育

  约翰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伦理观。第一,美德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种品格的习惯。第二,美德有适度原则,找到过度和不及的中间点,适度原则的习惯运用对道德生活十分重要。第三,约翰认为知识对德性获取十分重要。知识有助于理解什么是美德,决定何为适度。

  约翰的教育观念包含伦理因素——“我这部著作(《逻辑学》)关注道德,因为我坚信所读和所写的美好事物是无用的,除非它们对个人生活方式有积极影响。任何哲学只要不是培养美德的果实和对人们的指导,就是无效的。”他的这种观点充分说明,学习不是简单地使人们变得聪明或者有学识,如果所学不能帮助树立端正的品性,那么良好教育就没有价值,而且人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用的技术都附属于道德的评判。适当的学习不仅是由学到知识的数量决定,还包括教育经验的质量。在约翰看来,道德与智力都是重要的。有用的知识并不是让人们单纯得到财富、权力和地位,否则会声色放纵,教育的目的是既要提升智慧美德,又要提高灵魂的质量,最终获得幸福。

  值得注意的是,约翰在法国求学12年,虽然没有亲身见证沙特尔学校的知识活跃时期,但他受沙特尔学者的影响很大。教过约翰的梯尔利、威廉和吉尔伯特都是沙特尔学校的著名学者,加上约翰及其他教师和学生,他们掌握了新文本和新方法,与之前的教会学校不同,代表了当时最前沿的学术水平,正如萨瑟恩所说:“(他们的思想)不是某个人的智慧和短暂存在的学校的成果,而是代表了西方学术和中世纪人文主义持续发展的一个阶段。”约翰是“人文学科”的学生,也是一位“人文主义者”。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修专业主要是文学和哲学而不是神学,他们力图捍卫七艺作为所有学习和训练的基础。尽管约翰对古典经典的引用缺乏准确性,并且伪造经典,但因其丰富的古典学识,仍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古典学者”。约翰在论著与信件中都表达了通过教育追求世俗社会中的幸福的观点,正如其在《逻辑论》最后一段话中的总结:“让读者祈祷,消除忽视的黑暗,将使人空虚的虚荣心连根拔起,启发知识,使我成为积极的研究者,爱人以及真理的观察者。”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中世纪西欧知识分子思想与活动的历史考察”(18DLSJ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