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语音类型学 深化侗台语研究
2020年08月18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8日第1991期 作者:韦远诚

  语音类型学是语言类型学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语音要素进行类型研究,进而揭示语音系统的结构共性以及各种制约因素。描写语言学自20世纪初以来取得长足进展,世界范围内的语言调查报告日益增多,这无疑为语音类型学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沃土。意识敏锐的语言学家很早就对语音系统的结构类型及普遍共性产生兴趣,他们提出的许多假设及观点经受住了语言事实的检验,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

  语音类型学研究日臻成熟

  20世纪20年代,布拉格学派的N. S. Trubetzkoy开始关注元音系统的共性。他于1939年出版的《音位学原理》对语音类型学问题作了重要的探讨,很多假设后来都得到了验证。20世纪四五十年代,Roman Jakobson为研究方法带来飞跃式的进步。他明确提出了蕴涵规则(laws of implieation)并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还在类型学研究中引入统计概率和总体有效性概念,解决了世界语言普遍共性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Charles F. Hockett也是早期语音类型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他于1955年出版的《音系学手册》归纳了许多语言的语音共性,这些观点后来都被证实是符合普遍共性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Joseph H. Greenberg也强调在类型学研究中引入蕴涵和演绎方法,并推崇历时类型和共时类型相结合的理念。他依据Trubetzkoy关于元音共性的研究成果,基于对不存在的元音系统的演绎,提出了低元音的前后对立蕴含着高元音的前后对立。此外,他在斯坦福大学主持了持续十年的“语言共性研究”课题,并将该课题的成果收入《人类语言共性》丛书,为语音类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78年,John Crothers发表了语音类型学的重要文章《元音系统的类型和共性》。他根据斯坦福大学音档库的209种语言,归纳出15条世界语言元音共性规则,而且大部分经受住了语言事实的检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Kawasaki-Fukumori,Janson,MacNeilage & Davis 等突破了元、辅音音位的局限,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研究音节的内部结构。由单个音位到音位组合的转向,大大扩展了语音类型学的用武之地。1984年,Ian Maddieson出版了在语音类型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语音格局》,他利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档库(UPSID)的317种语言,系统地研究了世界语言元音、辅音的结构类型,验证或提出了许多语音共性规则,其中大部分规则已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1994年,William Labov在《语言变化原理:内部因素》中提出了元音链移的三条通则。这些通则反例极少,具有极大的解释力,表明语音演变也可以归纳类型,而且还具有跨语言的共性。由静态的共时分布到动态的历时音变,打开了语音类型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相结合的新视野。

  2005年,Martin Haspelmath等编撰了《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并推出了同名的互联网在线版本(WALS)。WALS所使用的语言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语言类型与地理分布相结合的视角也令人耳目一新。2011年,Jea Jung

  Song主编了《牛津语言类型学手册》,其中“语音类型学”一章由Maddieson执笔。Maddieson介绍了语言的声音模式如何变化及其变化的限制,还介绍了节律、重音、声调等韵律要素的类型,并讨论了人类语言的音段、音节、词的结构模式,最后指出了语音类型学未来可深入的研究方向。

  一个世纪以来,从小样本到大样本,从音段到超音段,从音位特征到音节结构,从共时类型到音变类型,从纯粹归纳到归纳与演绎并重,从类型表现到蕴涵规则,从绝对共性到总体有效性,语音类型学在对象、方法及解释力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语音类型学在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上日臻成熟,可在语言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侗台语研究仍有广阔空间

  侗台语使用人口接近1亿,语言种类繁多,语音特征丰富,是观察人类语言共性与多样性不可或缺的样本。因此,侗台语也亟须引入语音类型学的这一范式,以使用其技术方法全面描写语音系统的结构特点,并借助历时音变的跨语言共性来推动语音史的研究。目前来看,侗台语的语音类型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学界关注度不高,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侗台语早在19世纪以前就受到国际语言学界的关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语音类型学的研究视野。1984年出版的《语音格局》所用的UPSID音档库内含泰语、拉珈语、布依语、水语、石家语、壮语等,这是侗台语材料首次贡献于世界语言的普遍共性研究。2005年面世的《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利用了9种台语、4种仡央语、4种侗水语、1种黎语的材料,这是侗台语再次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语言类型研究。近年来,韦姣灵、刘小红、刘红光等分别选取了WALS的部分特征对壮语、侗语、傣语等进行类型学描写,尽管涉及的语音类型特征数量十分有限,但已引入最前沿的技术方法。此外,黄行、田阡子、蓝利国、韦远诚等通过音系数据库、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等手段,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而言,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系统性不强。

  当前,侗台语语音类型研究总体薄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基本材料不全面。目前,有约一半的材料尚未进入语音类型学的研究当中。其次,研究内容不平衡。现有研究集中在元音类型上,且音节类型研究刚刚起步。再次,音变类型有待发掘。现有研究聚焦于共时的语音格局,均属于静态语音类型学研究,而动态语音类型学关注历时的语音演变则尚有待发掘。最后,交叉领域尚需扩展。结合共时与历时的操作方法,实现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优势互补,正是研究的关键突破口。

  从共时与历时方向推进研究

  重视人类语言普遍共性的验证和补充,对优势类型的存在理据进行解释,要比侧重于类型描写的现有研究更为深入;重视动态历时音变的类型归纳,发掘语音演变的跨语言共性,要比集中于静态共时分布的现有研究更为全面。因此,侗台语语音类型研究不但要追求广度及深度,还应做到描写与解释并重,共时与历时并举。

  共时层面有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一是全面描写侗台语的元音类型。按单元音的性质以及复合元音的结构分类,描写侗台语元音在数量、结构、关系等参项当中的类型表现,并对人类语言的元音共性进行验证和补充。二是全面描写侗台语的辅音类型。按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不同分类,描写侗台语辅音在数量、结构、关系等参项当中的类型表现,并对人类语言的辅音共性进行验证和补充。三是全面描写侗台语的音节类型。按音节结构的不同分类,描写侗台语CV、VC和CVC等多种音节的类型表现,并对优势音节类型的存在理据进行多角度的解释。

  历时层面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系统归纳侗台语的元音演变类型。从元音的共时类型当中提取历时音变线索,通过跨语言的同源语素比较,总结侗台语长短、前后、圆展、单复元音等音变规则,并对人类语言的元音演变共性进行验证和补充。二是系统归纳侗台语的辅音演变类型。从辅音的共时类型当中提取历时音变线索,通过跨语言的同源语素比较,总结侗台语浊音、内爆音、送气音、复辅音等音变规则,并对人类语言的辅音演变共性进行验证和补充。三是将语音类型与语音史研究相结合。针对原始侗台语的长短元音、复辅音、R声类等若干难题,从分布类型当中发现语音变化的踪迹,在语音对应关系的解释当中运用语音演变共性的成果,采取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操作方法,破解侗台语语音史研究由于文献缺乏造成的困境。

  中国语言资源丰富,是研究语言类型学的天然宝库,可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人类语言的共性及多样性研究,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有大量的语言材料未被挖掘、利用。我们以侗台语研究为例,为语音类型学在中国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参考框架,以期为人类语言的普遍共性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侗台语语音类型研究”(18CYY05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