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谋求从过去重数量、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标准化、专业化、正规化”的内涵式、创新式建设转变。然而,截至目前,华文教育的供给规模、质量和效率都未及时跟进需求。
在华文教育领域中,传统的需求结构已转变升级,不同个体和群体的未来规划不同,其所需掌握华文水平的高低、所追求的华文应用领域也不同。例如华裔与非华裔、通识与专才、学历与非学历、成人与非成人、短期与长期、线上与线下等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华文教育需求正在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谋求从过去重数量、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向“标准化、专业化、正规化”的内涵式、创新式建设转变。然而,截至目前,华文教育的供给规模、质量和效率都未及时跟进需求、满足需求,供需脱节或错配是阻碍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大规模、高水平、多元化、宽领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着眼于华文教育的实际需求推进转变,引入供给改革,既可以改善华文教育供给体系的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有效满足当前海外迫切多样的华文学习需求,又能释放华文教育自身潜力与活力,发展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多元态势的华文教育。具体来说,新时代的华文教育供给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
变革华文教育供给客体走向“大华文教育”发展格局
新时代背景下,华语既是全球华侨华人的共同语,同时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大华语”,华文教育的受众应当从传统的华社群体转变为全世界人民。
事实上,如今进入传统华校并接受华文教育的当地其他族裔学习者的数量正不断攀升。基于已经存在以及进一步变革中的需求客体,华文教育必须立足于“大华文教育”发展理念以正视这一变革,主动扩大供给面,将世界范围内的华文学习者作为华文教育的服务对象和供给客体,而这也是进一步考虑华文教育供给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所在。
变革华文教育供给内容达到共性和个性需求的双向满足
变革华文教育供给内容,即从过去单纯统一的语言文化教学转型为同时适应各国家地区和各阶层差异的、满足个体发展的复合型语言文化教学,实现共性与个性需求的双向满足。
一方面,变革华文教育供给内容,应将“普适性”与“当地化”有机结合。作为目的语国,我们应在理念、标准、管理、资源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又应充分重视地域和阶层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推行当地化的华文教育。另一方面,变革华文教育供给内容,还应将语言文化教育与个体发展诉求相结合。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世界各国日益增长的华文教育需求正不断拓宽华文教育市场。为满足跨国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产业合作需求,我们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语言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发展、就业前景紧密结合,提供高水平、精准化的语言教育服务,在满足共性的语言文化学习需求基础上,加入个性化的学习培养,使学习者成为当地发展华文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实现其华语学习的价值。
变革华文教育供给机制提高华文教育发展效益
提高华文教育的发展效益,即提高华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而这主要取决于华文教育的供给机制。变革华文教育供给机制要辅以良好的需求管理,只有摸清海外华文教育的现实需求,做好整合、测评、调控、引导等需求管理工作,才能为变革供给机制指明方向,使供给更灵活有效地适应需求变化,提振华文教育需求市场,提升华文教育的发展效益。
海外华文教育供给应立足全局,制定好前瞻性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统筹有序推进,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并建立基于供需双方长效的沟通机制、及时的反馈机制和稳健的处理机制。同时,要全面打通华文教育资源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促使华文教育资源从过剩领域流向有切实需求的领域,从低效领域流向高效领域,以提升华文教育资源供给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华文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变革华文教育供给方式实现华文教育“虚实融合”双重供给
信息化时代,智慧教学已突破传统教学时空地域的限制,实现了自主化学习、交互式学习和生活化学习等“虚拟课堂”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华文教育发展的新前景,在线华文教育平台的开设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为全球范围内的华文教师和华文学习者提供了海量优质的华文教育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是华文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新时代,应当变革华文教育以单一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供给方式,加快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线上教学,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之不足,使华文教育通过互联网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面,使华文学习者能自主便捷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实现“虚”(线上)和“实”(课上)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步共享和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无论是线上还是课上华文教学,都要从教师、教材、教学等多视角、多维度不断提升华文教学质量,促进华文教育规模推动、创新驱动和内涵发展。
变革华文教育供给模式多元供给助力华文教育转型升级
传统的华文教育供给模式主要是海外华人社团创办华校,利用当地华侨华人的力量和中国政府的帮扶开展华文教育。伴随供给客体的扩大,以及供给内容、供给机制和供给方式的变化,华文教育应当探索多元供给发展模式,尤其是要吸引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教育机构成为华文教育供给的主体。
一方面,华文教育要逐步融入当地主流教育体系,在官方教育部门的认可、支持与保障下实现长足发展;另一方面,华文教育要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吸引民间资源投入华文教育行业。也就是说,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部门、社会组织、民间力量都可以成为华文教育的供给主体。只有利用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教育资源和渠道优势,形成学校、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统筹的多元华文教育供给模式,才能助推“大华文教育”的大发展。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传统的华文教育发端于华侨教育,维系着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之心。现今,华文教育是一项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应着力探讨海外华文教育的所需所盼,谋求其发展的新契机;深化落实华文教育供给改革,更高质、高效地满足其所需所盼,实现其转型升级的新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紧缩句的多维研究”(15CYY034)、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吴语上虞话的虚词研究”(14SKBS3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