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到2025年,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彰显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实现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支撑。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最为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血脉与基因,是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继承和弘扬深根于人民“沃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生生不息、绵延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理由不吸纳、不继承、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采取科学性继承与批判式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也决不能丢弃与割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与精神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与文化自觉。这种担当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把握,这种自觉源自于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究其根源,这一切都归结于文化自信,其本质根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恰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第二,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有借鉴价值的内涵文化进行有创造的转化,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激活文化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并取得伟大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伟大胜利,并形成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先秦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到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国虽大,好战必亡”到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仁、义、礼、智、信”古代社会伦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无不流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得到了生动而精妙的具体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技术呈现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借助微博、微信、视频、音频等新媒体与新技术,不断实现内容扩展与形式更新,并逐步引领新的时代文化潮流。当前,我们应当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开拓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是党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立足于新时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既不应迟到,更不应缺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不是全面复古、以古非今,而是古今贯通、古为今用。古今文化的相融相长,需要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创造,在创造中弘扬,在弘扬中创新。文化繁荣,方显国家昌盛;国家昌盛,必需文化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近百年来,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弱小还是强大,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新时代,不断继承和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既是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