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文学巨匠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出生在伊朗,1924年举家迁居津巴布韦,1949年迁居英国伦敦。在这30年间,莱辛深谙亚非欧三大洲文化,达到了“自我放逐”的精神境界。她通过对各地社会文化进行细致观察,将社会中“边缘人”和女性主义表现出的疏离感抒写得淋漓尽致。
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莱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1950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描写了非洲南部民众受到殖民者压迫,主张反对种族歧视的故事。时至今日,她已出版50余部作品,作品主题以种族歧视、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未来为主,涉及小说、戏剧、自传等题材。1954年,莱辛的《故事5篇》荣获英国文坛含金量最高的“毛姆文学奖”,1976年代表作《金色笔记》荣获法国文学美第西斯奖后,又陆续获得了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文坛颁布的世界级奖项,更曾3次荣膺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提名。2007年,88岁的莱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她走向了创作的巅峰。
作品研究经历三个阶段
在西方评论界对莱辛的研究主要分为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兴起于女性主义批评以前。这一时期,学者们探讨了莱辛写作风格、相关作品评论和政治思想主张。学界认为,莱辛作品侧重个人成长的描述,将莱辛小说精神主张分为左翼开展的共产主义运动、英属殖民地出现的种族主义及现代社会自由女性面临窘境三大主题。学界对莱辛小说的研究以女性主义题材为主,认为每种文化下女性主义的描写都有其特殊性,应从心理、政治、社会地位和伦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第二阶段女性主义盛行之后,不少学者纷纷围绕莱辛著作展开了深入探究。惠特克等学者对莱辛著作进行的批评形式多种多样,他们将经典女性主义和解构主义等一系列理论结合起来,对莱辛著作进行具体解读。后来的文论批评家认为,莱辛小说包含了草原(指代大自然)、城市(指代人类意识的复苏)和理想城市(指代未来意识形式的统一)三大母题。欧美学界普遍认为,莱辛非洲主题的小说对三大母题进行的社会描写完全契合人类社会普遍意识。知名学者罗伯特将莱辛小说归纳为 “逃离”阶段、“突破”阶段和“返回中心”阶段。莱辛“逃离”阶段,撰写的小说女主人公虽然希望逃离当下现实,最后却依然没有冲破阻力。在“突破”阶段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和《四口城》等作品中,女主人公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遇到事情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保持自身节奏,最终实现自我突破。在“返回中心”阶段,莱辛开始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第三阶段中,学者们围绕莱辛发表的一系列著作展开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引起学者们关注的是《金色笔记》和《良缘》两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仅仅依赖于友人的安慰来获得在生活中苟存的力量。《良缘》中女主人公玛莎在无法处理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离婚并远离孩子。学者法希姆、加林等对莱辛作品《野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等进行了协同研究,试图了解其中潜藏的“苏菲主义”思想,关注内外感知平衡,围绕其作品中潜藏的“苏菲主义”进行解读,再现了莱辛“希望在东西方文化间架起一座桥梁”的蓝图。
横跨亚非欧的书写视野
莱辛是“表述女性经验的史诗作家,以其质疑目光、似火热情与超高想象力来审视一个四分五裂的文明”。她出生在伊朗、生活在非洲,而后又到了欧洲。在非洲的经历对她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莱辛关注人与集体的关系,其中边缘人群主题占多数。
西方学者围绕莱辛创作的小说所展开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突破,他们认为莱辛作品主要从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关于生命理念的角度出发,从她早、中期作品中的时间、结构、人物等方面进行分析,体现了莱辛小说的部分和整体相互并存的理念。莱辛能够将历时与共时结合,使其作品形成了独有的框架,也体现了女性作家思想中人的完整性的哲学思想。文学分析家们细致剖析了莱辛笔下非洲殖民地当中存在的人生异化问题,结合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叙事学和心理学理论诠释了“个人和集体关系”。莱辛从两方面阐释了非洲大地主人公的命运角色,一方面人们内心希望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压迫,最终使得人性扭曲。
莱辛作品的社会覆盖面和思想深度对现存秩序的批判力较强,基于亚洲、非洲以及欧洲背景的创作揭示了其无意识地运用殖民比喻来反映非洲政治问题的深厚底蕴。莱辛作品中有意使用空间意识描写的特点与作者本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分不开,将空间意识描写与主人公命运相结合,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不同的地域特色。作品多使用双重线索,将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形式相结合。文学是语言艺术的精美体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美的审视和追求。莱辛的作品表现了其独特的心灵世界和世界视野。杰出的文学家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正如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英国负责人雷德梅所说的那样:“多丽丝·莱辛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她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作家,有智慧,有热情,为了自己的信仰敢于战斗。”莱辛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对其研究意义深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