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本真性》
2023年03月13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3日第2608期 作者:安克·海因 克里斯托弗·J. 福斯特/编

  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3月出版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建筑副教授安克·海因(Anke Hein)和英国国家学术院博士后克里斯托弗·J.福斯特(Christopher J. Foster)合编的新书《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本真性》。该书在中国文化遗产语境下探讨本真性的建构及其影响。

  本真性起源于存在主义哲学,指的是在从众的外部压力下,一个人的行动与其价值观和愿望保持一致;这一概念后来进入文艺研究领域。哲学家、文化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称,艺术作品(原作)的此时此地性即它的本真性;或者说,特定艺术家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语境中创造了特定作品。这种本真性也指作品问世后流传下来的所有东西,包括它在实践上的传承和历史见证性。

  《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收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艺术和中国历史研究者的文章,他们针对一系列不同的物质和历史时期展开思考,强调了本真性概念的情境性和流动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人们对本真性的态度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改变,也因群体和物品类型而异。这部新著主要从四个方面探索了本真性与中国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艺术与物质文化、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活态遗产和无形遗产、文本和手稿。在概念性问题之外,该书还考察了本真性的建构对文化遗产管理、博物馆和学术研究的实际影响。

  该书提供了一个以中国或世界任何地方为背景,思考讨论本真性概念的机会,有望给文化遗产研究、亚洲研究、艺术史、博物馆研究、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者带来启发。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